返回 大汉西域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苛捐杂税与铸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新铸成汉五铢,并以此与秦国进行交易。根据少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秦国的五铢钱铜含量比大汉高出一成。

    过去,秦国依赖于大汉的持续支持,为了吸引他们加大对秦贸易,便容忍了这种情况。但如今秦国即将建立帝国,币制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开国第一版钱币,刘胥高度重视。自抵达西域起,他就责令水衡都尉下属的三官进行工艺改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地将从大汉获取的叠铸法改进为母钱翻砂法。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提高了铸币效率和质量,为秦国的货币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叠铸法起源于西汉初年,是一种通过将多个范叠放在一起,然后进行浇铸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显着提高生产效率,但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

    母钱翻砂法,这种方法是先制作母钱,然后用母钱作为模具,通过翻砂工艺制作出子钱砂型,最后进行浇铸。母钱翻砂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铜钱的制作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同时对于机制法也有了一定研究,目前已经可以对金银进行机制法铸造。

    秦国的铜品质虽然高,但是产量对比大汉就显得少了很多,如果一直这样被大汉吸血迟早造成钱荒。

    对于此事,新的母钱翻砂法让秦国在效率成本和精致度上比汉五铢钱超出太多。同时三官也实验出汉五铢钱的金属比例,已经可以制造不再吃亏的同款钱币。

    对于五铢钱刘胥没有过多改变,其能一直流行到唐朝,生命力自不必多说,只是在有五铢一面加上大秦二字以示区别,并且明确大秦五铢的含铜比例不得更改。

    另做大秦金银币满足钱币流通不足和大规模交易的难题。

    秦国所处地区金矿众多,银矿产量一般,这就让他设立了金铜币为主银币为辅的钱币制度。

    金银币的重量改为十二铢,也就是金银半两钱。中间不用方孔,改为实心硬币。介于其金属硬度低,用水利机制法制造。

    金币正面印有大秦,后有汉,银币正面一样印有大秦,北面改用始,意思是秦国第一任皇帝制造。

    其实连秦始皇的二世三世刘胥也想用,但是因为刘家本来就是篡了秦国的位,加上二世而亡太不吉利这才没用,不过小小的cos一把始皇帝还是可以的。

    对于银币,因其不是秦国主流货币,刘胥留下口子让后代皇帝可以随意更改背面的字,留下自己的存在感。

    金银铜币的兑换因为秦国掌握这三种矿藏的所有开采和铸造,金银铜币的兑换比例是固定的,外来金银必须到秦国钱庄兑换才能使用。

    秦国的一枚金半两可兑换十枚银半两,一枚银半两兑换五百秦五铢。喜欢大汉西域王请大家收藏:

第17章 苛捐杂税与铸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