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让你监军,你反手灭了六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慷慨解囊,武王格局满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坚决的语气,可谓是打量了满朝的文武。

    大家一个个脸色滚烫,无话可说。

    刚才他们还说武王现在就是个充满铜臭的商人,现在呢?人家赔本救灾,替朝廷排忧解难。

    他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大乾头号的大善人。

    之前还有不少人说几个皇子都捐款了,就武王没捐呢。

    “大哥,仁义啊!小弟佩服,佩服得五体投地!”

    没等大家说话,刘章第一个站了出来,拱起了大拇指,激动不已道:“父皇,什么叫格局?皇兄这就叫格局啊!雪灾当前,他居然一分钱不收,免费救灾,实在是让我等叹为观止。”

    “这份格局,可比朝堂上只会说风凉话的大臣,要高了不少啊!”

    “丘尚书,你说是吧?”

    刘章说着话,扭头看向了一旁的丘正明。

    丘正明还一脸意外呢,没想到三皇子直接看向了自己。

    这是要当众让他出丑啊。

    丘正明连忙拱手笑道:“三殿下说的是,武王志存高远,我等望尘莫及!是下官愚钝,眼界窄了,还请武王不要和下官一般见识。”

    还能说什么?

    人家都赔钱救灾了。

    百万枚蜂窝煤,那可不少钱。

    人家已经用实际行动,让许多人闭嘴了。

    当下许多官员都纷纷拱手赔礼道歉,刘枭却是摆手一笑:“行了,本王还真没时间和某些鼠目寸光的人较劲。毕竟当下朝廷面临的危难,单靠窝里斗压根解决不了。”

    “父皇您说是吧?”

    刘枭目光一转,看向了皇帝。

    刘炎没点头,也没摇头,刘枭可以辱骂朝臣,他身为皇帝自然不能说这种话。

    “行了!枭儿此举大义,不过煤矿开采也需要不少成本,你无偿捐献朝廷赈灾,朕也不会亏待武王府,朕允许你开采煤矿的特权,在京都各地售卖蜂窝煤,但价格不能太贵。”

    “是。”刘枭悄悄打了个响指。

    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这事算是板上钉钉了。

    刘景听在耳边,气得是脸色紫青,刘枭已经有了不少产业了,在这么发展下去,他几乎要成为大乾首富,而且父皇还说不会亏待,只怕下一步刘枭就要进太子位了。

    刘景有些心急。

    刘炎长叹了口气,继续道:“不过,眼下灾民的供暖问题是解决了,但梁州的灾民不断涌进京都,造成了流民拥堵,增加了救灾的难度,诸位以为当如何解决?”

    京都一共不到百万人口,如今却是凭空增加了十几万难民,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这涌进来的毕竟是朝不保夕的流民,一顿饭吃不上,都有可能揭竿而起,举旗造反。

    全部聚集在天子脚下,让刘炎寝食难安。

    刘景眼前一亮,赶紧上前拱手道:“父皇,儿臣这些日子也在苦思冥想救灾之道。眼下也想到了一个完美解决流民的办法。”

    这种时候,当然是最佳的表现时机,刘景自然不会放过。

    “什么办法?”刘炎颇为好奇地看向刘景。

    刘景缓缓抬头,吐出八个字道:“分化而治,就地施救!”

    刘炎问道:“何为分化而治,就地施救?”

    刘景拱手,不慌不忙地侃侃而谈道:“父皇,简而言之就是已经安定的流民,就地施救,但朝廷必须明令禁止各地流民再度涌入京都。”

    “京都人口本就繁杂,且也同样受了灾,眼下还有这么多梁州的难民涌进,这无疑会增加朝廷的负担,且有民变的风险。”

    “儿臣的分化而治,就地施救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风险。”

    刘景有条不紊地阐述京都危害,和施救的方法。

    刘炎皱着眉头道:“那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该当如何?”

    刘景继续道:“自然是朝廷拨款,由地方官施救,如此也可分摊朝廷的压力。如此一来,流民不必到处乱跑,且能得到有效救治,京都之难也可解。”

    “这就是儿臣的分化而治,就地施救的策略!”

    “儿臣还请父皇,封儿臣为此次救灾的指挥使,儿臣定会给父皇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还是他苦思冥想几天的完美策略,既解决了京都的危难,还能减轻流民的负担。

    相信父皇定会采纳。

    刘景一番高论,让不少朝臣竖起了大拇指,纷纷称赞。

    见朝臣都纷纷赞扬,刘炎也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然我儿早有谋划,那好,朕就封你为此次救灾的……”

    “父皇!”

    没等刘炎说完,刘枭忽然站了出来,拱手道:“老四此举,简直伤天害理,祸国殃民,不可委以重任!”

    “否则大乾有亡国之危!”喜欢朕让你监军,你反手灭了六国?请大家收藏:

第156章 慷慨解囊,武王格局满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