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7章 缺人怎么办?[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被撕得多了,他们也意识到这个趋势已经是挡不住了,干脆便两眼一闭当看不见。

    后来,就开始大规模建女校。

    现在大宋男校和女校的比例,差不多能达到四比一。

    除了学校,赵鼎还在各个地方开始大量的建养济院(养老院)。

    这个养济院制度,其实大宋一直就有。

    但赵鼎直接丧心病狂一般的,同样把这制度给普及到了里这一级别。

    刚开始大家并没反应过来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只觉得他是钱多烧的。

    等这学校和养济院搞成了之后,赵鼎开始逐步向里这一级派出官员之时,大家才回过味儿来。

    别说里这一级别,就算再高的乡一级别,自古至今都是宗族的天下。

    所谓皇权不下县,说的其实就是这个。

    但赵鼎这个举动,明显打破了这个默契。

    百姓们为什么要听从宗族的控制?

    因为他们想要学习,得宗族里识字的长者来教授。

    他们老了之后,更是要依靠宗族来接济。

    但赵鼎的举措打破了这个垄断。

    他这是要挖了宗族的根儿啊。

    回过味儿来之时,有人开始反对。

    可恨得是,赵鼎一手学校一手养济院,完全占据了道德至高点。

    而且,岳飞的刀到底有多利,大宋谁不知道?

    所以,目前还没有人头铁到真正明火执仗的反对,只是暗暗的反抗。

    比如不让宗族里的孩子入官学,或者不让宗族里的孤寡老人住进朝廷的养济院。

    赵鼎一看他们只有这么点儿胆量,大手一挥,发钱。

    上学的当然不会发钱,但是管饭,而且五天能吃一顿肉。

    至于那些住进养济院的,他是真发钱,一年发三贯。

    其实朝廷以前也发钱,每人每年差不多发两贯钱。

    但那时候养济院只到县一级,本来就没多少。

    每年再向那些乡绅们募捐一点儿,所以朝廷一年支出不了多少钱。

    可赵鼎这回给普及到了里一级,还每人每年涨了一贯钱。

    而且他这次得罪了乡绅,募捐的数目大减。

    这一下子,朝廷的花销,可就成了天文数字了。

    整个大宋八千来万人口,又加上战争的原因,孤寡老人差不多在四百万。

    仅这一项,朝廷一年的开支,超过了一千万贯。

    因为这个,当时朝廷快吵疯了。

    但刘禅都没等岳飞表态,就直接表示,朕同意!

    朝廷的钱不够,朕给补!

    于是,没得吵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这个制度现在执行的也仍然不是太好。

    宗族势力哪儿有那么容易认栽呢?

    这可是他们几千年来的传统势力!

    所以三不五时的,就有派到乡以及里一级的官员们,在本地干不下去跑路的。

    但他们除了这些暗地里的手段之外,目前没有人敢明面儿上站出来。

    所以,赵鼎便也不慌,慢慢儿来呗。

    除了这些措施之外,赵鼎想的另一个办法,就是让官家带头生。

    这些年不停的往他后宫里塞人,就是这个原因。

    总体来说,这些措施收效甚好。

    但还是那句话,时间太短了,人都还没成长起来呢。

    想着这些,刘禅便问道:

    “爱卿你有什么好办法?”喜欢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请大家收藏:

第567章 缺人怎么办?[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