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平城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宋郎中所言,切中时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繇离开不久,新任太仓郎中宋鸿便应召入宫。

    nbsp与义父的苍老暮气不同,宋鸿正当盛年,步履沉稳,目光清亮,眉宇间带着一股读书人的锐气、实干官员的审慎。

    nbsp他虽因与宋繇政见不合而关系疏远,但其人能力出众,尤善筹算,且对朝廷新政颇为热心,因此颇得太子拓跋晃的赏识。

    nbsp从起居郎调任太仓部要职,虽是公主之意,却也符合太子的用人倾向。

    nbsp“臣宋鸿,参见公主殿下。”宋鸿行礼如仪,声音平稳,不卑不亢。

    nbsp拓跋月打量着他,抬手示意其起身,开门见山道:“宋郎中,调你入太仓部,乃是希望借重你的才具,协助清水公处理好部务,更要为朝廷财赋民生,多献良策。”

    nbsp“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望。”

    nbsp拓跋月微微颔首,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今日唤你来,是想与你探讨一下‘计口授田与现今租庸调制的一些利弊。以前,也曾听你说过一些看法。不知,近来可又有多了些思量?”

    nbsp宋鸿闻言,神色一凛,心知这是公主在考校他。

    nbsp他略一沉吟,方才慢声说来:“殿下垂询,臣不敢不直言。‘计口授田之制,始于道武皇帝定都平城之初,实为安民兴农之良法。其时,分畿内畿外之田,按丁口授与百姓耕种,又定‘匹中八十余斛为牛租,实则为田赋之雏形,使得国家仓廪得以充实,其功甚巨。”

    nbsp他先肯定了祖制,随即语气微转:“然,时移世易。道武皇帝仿晋制设太仓,建曹省,备百官,至明元皇帝及至尊,皆沿袭旧制,以户为单位征收租、庸、调。此制行之有年,其弊渐显。”

    nbsp“哦?有何弊端?”拓跋月身体微微前倾。

    nbsp宋鸿见公主愿听,便少了些顾虑,继续往下说:“其一,‘户有大小,人口多寡悬殊。丁旺之户与丁稀之户,皆按一户课税,实则苦乐不均,丁多之户负担犹重。其二,亦是最大弊端,乃在于‘荫户之患。”

    nbsp顿了顿,他声音沉了几分:“如今豪强地主、世家大族,乃至寺院,凭借权势,大量隐匿人口,成为不向国家纳税服役之‘荫户。朝廷册籍上的纳税之户日益减少,而所需征收的税赋总额,却因军国用度,而难以削减。

    nbsp“如此一来,沉重的赋税,便尽数压在了那些册籍上有名、无力逃脱的普通编户齐民身上。他们往往仅有薄田数亩,却要承担远超其能力的租调,加之有时因征战之故,还有额外的运输费、俸禄加征……

    nbsp“臣曾查阅地方呈报,许多百姓终年劳作,所获之粮,纳完租调,竟不足以果腹!若遇水旱灾荒,更是卖儿鬻女,破产流亡者甚众。长此以往,国家根基恐被动摇!”

    nbsp说至此,宋鸿语气中已带上了明显的忧愤。

    nbsp他深吸一口气,总结道:“故而,臣以为,现行税制,看似沿袭祖制,实则未能均平赋役,反而纵容豪强,盘剥小民,已到了不得不思变之时。”

    nbsp拓跋月静听宋鸿所言,与她从奏疏和地方官员口中所获的情形相仿佛,甚至更为具体深刻。她心中亦觉沉重。

    nbsp作为监国,她深知朝廷用度浩繁,尤其是连续用兵,国库压力巨大。但若这压力最终全由最黎庶来承担,

第二百五十四章 宋郎中所言,切中时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