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港片:大佬的全球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3章 董事长,我正想向你汇报这个事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作为海外信托银行的合作安保机构!

    整个过程绝对公开、透明,

    任谁看过之后都没法说出什么闲话。

    陆文东跟着道:“各位,我刚刚从跑马地回来,得到一个消息。”

    众人神情顿时郑重,

    除了刚来港的陈涛涛外,

    其他人全部都是马会的会员。

    陆文东道:“马会的夏董告诉我,本年度的投注额截止至今,已经超过去年的400亿。”

    夏董就是夏志贤,

    其人同时也是恒隆银行的董事,

    黄长赞、钟朝发等人非常熟悉他。

    闻言,

    黄长赞几人眼神便互相交汇,

    原来夏董已经开始跟陆先生打交道了?

    “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陆文东掷地有声:“马会的投注额是本港经济的晴雨表。”

    “既然投注额上升,说明广大市民的信心开始恢复并开始做工,而他们的收入也在提升。”

    众人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经济提升,

    银行的业务也会跟之提升。

    陆文东道:“广大市民有钱,首选就是买房。”

    为牛为马为片瓦,

    在港岛这个地方,

    任何人有钱之后想的就是买房,

    众人纷纷点头:“陆董事长英明。”

    钟朝发忽然想起一事,

    他说道:“先前柴湾大型私人屋邮杏花邮首期推出448个单位发售,我听说在开盘前8天,已有大批买家,包括代人

    排队者、炒家和公司经纪大排长龙、日夜轮候,人数多达数百人,群情汹涌,甚至打破了本港有史以来排队买楼时间最

    长的纪录。”

    地产炒风一直都有,

    在热销期,

    甚至会有身刺纹青的黑社会分子打尖。

    钟朝发跟着道:“我听说部分炒家甚至以每张5万元价格出售申请表,又出现假售楼回条。”

    众人互相一看,

    神情个个亢奋!

    钟朝发说的事情是好事么?

    自然不是!

    但是呢,

    对于银行以及地产商来说,

    其实是好事,

    这说明广大市民的购房需求再次被激发,

    那他们就要贷款

    …

    在本港买房,

    绝大部分的房款都要靠贷款,

    对银行来说,

    赚钱的机会来啦。

    “

    没

    错

    。

    ”

    黄世同也道:“康泽花园推出时,因申请抽签人太多,秩序大乱,发展商被迫暂停派发申请表,并于翌日在报章刊

    登申请表格。

    申请人士可用邮寄方式将申请表连同1万元本票寄回,再隔数日之后才进行抽签。”

    “炒风日炙,说明地产重新抬头。”

    陆文东微微一笑:“中英协议已经敲定,本港前途日益明朗,市场信心恢复。”

    “加之港元随同美元贬值,刺激本港对外出口大幅提升,并促进经济提升恢复。”

    “接下来,银行的时代就要来临。”

    众人纷纷鼓掌,

    他们都是资深银行业人士,

    自然能够理解陆文东说的这些话。

    市场经济越活跃,

    大家对于钱的需求就越多,

    也越敢消费。

    而市场一旦陷入低迷,

    哪怕手中有钱,

    其下意识的本能也是省衣节食。

    “我们要吸取原来海外信托银行冒进的教训。”

    陆文东面色忽的郑重:“银行就是银行,要遵守本业。”

    众人登时正襟危坐,

    海外信托银行之所以会陷入困境,

    就是因为之前太过贪功冒进,

    在地产行业陷入的太深!

    一家银行不好好搞它的融资放贷,

    结果却跑去搞什么地产开发

    …

    在世道好的时候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是行情一旦转艰,

    那就要了老命了。

    “明白。”

    众人纷纷道:“吃一见长一智,海外信托银行好不容易才熬过这一关,绝对不敢再重倒复辙。”

    实际上是因为陆文东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大权,

    就算他们想怎么样,

    也只是想想而已。

    “陈总,各位。”

    陆文东跟着道:“接下来应当有不少新股要上市,或者供股,我认为我们应当额外成立商人银行或者财务公司,以

    承担企业收购、兼并、重组等诸多业务。”

    陈涛涛立马道:“董事长,我正想向你汇报这个事情,想不到你已经提出。”

    黄世同在边上笑道:“这个就是英雄所见略同。”

    众人顿时大笑。

    1965年银行危机后,

    港府暂停签发银行牌照,

    持牌银行数目也从1964年的86家减至74家。

    当时外资机构涌入港岛的方式是与本地注册银行合作,

    或在市场收购银行股权,

    达到在港经营银行的目的。

    但是,

    通过这一途径进入港岛金融业的成本愈来愈高昂,

    可收购的对象也愈来愈少。

    不少跨国银行改以财务公司的形式来港设立附属机构,

    参与毋须银行牌照的商人银行或投资银行业务,

    从事安排上市、包销、收购、兼并等业务。

    比如说跟恒隆有极大牵扯的大来财务就是在走这个形势。

    而又为什么要在银行之外额外成立财务公司?

    当然是为了经营上的机动灵活嘛。喜欢港片:大佬的全球帝国请大家收藏:

第193章 董事长,我正想向你汇报这个事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