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浒大官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梁山泊没有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r/>
    自五代始,至大宋政和元年,黄河曾多次在下游决口,而每决口一次,大水便会将梁山四周的土地淹没。

    其有三次规模浩大的决口,第一次便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运元年,滑州河决,侵汴、曹、濮、单、郓五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水。

    第二次便是本朝真宗天禧三年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城西北天台山旁,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

    第三次便是发生在三十四年前,也就是大宋神宗熙宁十年,这一次黄河泛滥,声势浩大,河水自京东西路曹村一带决口。

    这次决口,距离梁山更近,当时的黄河大水不仅注入了梁山泊,而且还倒溢了出来,沿着南清河一直灌到了远在京东西路东南方向的徐州城下。

    时任徐州知州苏轼,带领百姓一同抗击这次巨大的洪水,在当地留下了治水的美名。徐州城建有一座“黄楼”,乃是为了纪念苏公治水而专门修建。

    由于黄河之水的不断注入,水域面积不断扩大,于是形成了这方圆八百里浩浩汤汤的宽阔水面。

    是以,随着黄河之水涌入梁山泊,这黄河大鲤,便也跟之而来,方才有了今天这摆在桌上的鱼和汤。

    张正道连吃数口,赞叹不已,武松瞧见,便也吃了几块鱼肉,味道鲜美,颇为爽口。

    五个人就着鲜美的鱼肉,喝着甘甜的美酒,畅聊绿林事,气氛十分融洽。

    待又闲聊了半晌,张正道望向八百里水泊的连天芦苇,问道:“二哥,我听闻这水泊里,有一个好去处?”

    阮小二放下酒杯,笑道:“不瞒兄弟,这水泊确实有一个好去处,在水泊间,有一座好大的岛,岛上俱是百年轮的高大树木,四面高山,间里却有镜面也似的一片平地,可方三五百丈之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正道又问道:“那岛如今可有强人?”

    阮小五却是哈哈大笑道:“我等兄弟整日在此间打鱼,不曾见有强人出没,若是真有强人,那济州府早已出动官军清剿了。”

    张正道心猜测,看来这王伦和杜迁,还未因受鸟气,来这梁山泊草为寇,或许这二人此时也还没有投奔那沧州小旋风柴进的家盘旋。

    趁着王伦未到,先占据了此处?

    随即,张正道便又放弃心这个想法,不说他没有时间窝在这水泊里专心搞建设,便是那建设山寨的巨大钱粮,他现在都拿不出来。

    只好耐心再等上两年,到时候抢在晁盖上山之前,先接管了这处由小旋风柴大官人慷慨出资捐助,由王伦、杜迁、宋万等人承建的梁山大寨。

    张正道主意已定,便接着喝酒吃肉,不作他想,与这阮氏三兄弟,套交情,结义气,熟络感情,拉拢人心。

    武松亦是知他心意,便与这三阮频频吃酒,一时间,酒又过两巡,先前那桶酒却已喝尽,阮小二便叫店伙计再取一桶酒,继续喝。

    待到酒性浓时,阮小七拍着自己的胸脯,叫道:“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

    阮小二道:“七哥醉了。”

    阮小七却叫道:“二哥,不是小弟说你,你这人忒是不爽利。”

    阮小五也点头道:“二哥自从娶了浑家,便不似从前那般痛快。”

    张正道知他三人义气深重,只是苦于无主赏识,便像那明珠蒙尘一般,不曾绽放光芒,当下便笑道:“若是不嫌弃,往后时日,但凡有小弟一口富贵,也定少不得与三位哥哥。”

    喜欢水浒大官人

第四十七章 梁山泊没有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