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兰若蝉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少室山中隐兰若 皆空堂前见故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五骑并辔而西,安丰王妃自然早被杨大眼安全接应回去。

    nbsp“三哥,你的伤不要紧吧?”

    nbsp“没事!

    nbsp假戏也要真做,杀进皇宫连血都不流一滴,实在太不合情理了。

    nbsp那小王妃出剑甚有分寸。

    nbsp那一剑,啧啧,如果有机会我倒真想再接一次。”

    nbsp庆云又问起大哥,

    nbsp二女嘴快,早就叽叽喳喳地把安丰王请来元法僧和刘赢,定计劫宫,以便一起去兰若卧底的事情讲了一遍。

    nbsp大哥元法僧为了避嫌,已经先到兰若寺去安排了。

    nbsp嵩山,

    nbsp之所以能坐五岳C位,皆因此间亦是华夏祖庭,是昔年黄帝母族有峤氏属地。

    nbsp而黄帝元服后的封地轩辕(也就是黄帝轩辕氏的出处),《战国策》所谓轩辕缑氏之地,便在嵩山西麓的双龙丘下。

    nbsp中国第一位世袭帝王夏后启也是在嵩山诞生的。

    nbsp夏后启的父亲夏后禹,正妻本是九尾狐女娇。

    nbsp但是帝禹巡游天下,难得幸临。

    nbsp在疏河治水的时候呢,又与血统高贵的黄帝直裔巫山神女瑶姬互生爱慕,传作一时佳话。

    nbsp等到数年之后帝禹再回黄河流域时,女娇已经怀有身孕。

    nbsp帝禹剖腹取子,便是夏后启。

    nbsp帝禹这一生不知是何原因,并无其他子嗣。

    nbsp他临终时本欲禅位贤臣伯益。

    nbsp结果夏后启事先得了消息,窜通了一些部落族长,率先发难。

    nbsp帝禹薨,伯益伏诛,夏后启成为中国第一个世袭上位的君王。

    nbsp太史公曰:“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nbsp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nbsp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nbsp就是对这一史实的美化。

    nbsp尧舜禹的禅让,是官“修”正史,以示王纲正统。

    nbsp而《竹书》所记的暗流汹涌,均不见经传。

    nbsp只是曹丕篡汉的时候,忘情感慨:

    nbsp“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方尽显历代帝王秘传心术。

    nbsp炎黄尧舜禹,本来都生于黄河中上游。

    nbsp直到帝启上位,才正式的将夏与华从地理上剥离开来,

    nbsp也开启了中原持续数千年的长安洛阳,华岳嵩岳的双核历史。

    nbsp嵩山其实是两片连山,一为太室,一为少室,

    nbsp传说为女娇和她的妹妹季娇所化。

    nbsp据说这对姐妹花出身九尾狐族。

    nbsp上古传为狐族的女子,多半都是艳名极盛,但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些许问题的贵女,比如夏后羿(笔者案:有穷羿篡夏王,以国为氏。后是夏王的尊号,故称夏后羿。后羿与嫦娥的老公大羿是两个人。)的妻子玄妃(纯狐),商王受的妻子妲己。

    nbsp女娇姐妹也传为狐媚,不知道这和独居受孕,破腹产子的蹊跷事是否有关。

    nbsp不过嵩岳山景之秀媚,到真是不输少女,也难怪后人有此寄托了。

    nbsp太室山既是帝启的诞地,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商周三代太庙所在,故云太室。

    nbsp华夏的根本信仰,敬“天地君亲师”。

    nbsp所以外来宗教的庙宇,是万万不敢和太庙抢地盘的。

    nbsp于是洛阳郊外佛寺连天的景象,只得应在了少室山上。

    nbsp此时少室,从山脚到山巅,大大小小的寺,庙,洞,庵何止千数?

    nbsp许多还来不及起名,因此通以兰若称之。

    nbsp摩天岭下最大的一处官寺,正是当今魏天子元宏下旨建造的。

    nbsp这处寺庙虽未完工,但是塔高地广,恢弘之势已见雏形。

    nbsp兰若主寺也分做四苑,僧苑,兽苑,塔林和四夷馆。

    nbsp兽苑,塔林,四夷馆的布置和报德寺略同,而前堂僧苑,又分四堂。

    nbsp地论堂首座为东天竺名僧佛陀跋托罗,汉号佛贤,曾为魏王讲解《十地》经文,由是开了堂口。

    nbsp蜚驮堂首座是自嚈哒国游方来的一位婆罗门,在天竺信仰里,只有婆罗门种才有讲解《蜚驮》的资格。

    nbsp来到中原的婆罗门种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大家都尊称这位大师婆罗门而不名。

    nbsp弥勒堂首座乃波西高僧觉法。

    nbsp波西国是自波斯迁徙到南天竺的一个族群,本来信奉的是火神陆压真君,

    nbsp后来受天竺宗教影响,演变出了一个中间信仰——弥勒。

    nbsp皆空堂首座空空空空,法号独树一帜,乃是当年后秦王族后裔,

    nbsp因笃信汉传佛经第一典《四十二章经》,感经文而悟四大皆空,才取了现今的法号。

    nbsp这四位游方首座之上,另设道人大统,道人统,二统打理全寺。

    nbsp这位大统自然是位华人,据说传承自龙树密宗。

    nbsp龙树大师不但在中土佛教地位超然,在西域也是数得上的字号。

    nbsp有他的传人住持,自然不堕了中土威仪。

    nbsp道人统宝念,出自秃发氏支系,也算是沾了点皇系血脉。

    nbsp宝念早年入了象雄国学法,在山外山中被奉为大法王,资历自是不浅。

    nbsp这六位高僧,均是道高德隆,信众可不止限于中原啊。

    nbsp因此这里的四夷馆可不像报德寺那般冷清,挤满了天竺,嚈哒,罽宾,高车,柔然,三韩,倭国甚至来自数万里之外扶桑国的僧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庆云这行人进了寺庙,还以为是到了高僧法显拜谒过的佛国。

    nbsp往来者或高鼻深目,或短小髻发,无奇不有,

    nbsp怕是把大眼竖眼那对活宝拉来此处都不会显得如何扎眼。

    nbsp有道是拜山拜水拜码头,几人早已换了缁衣,自言信众,带了布施礼物指名拜会大统。

    nbsp搞这么大的阵仗呢,固然是为了把大哥引出来。

    nbsp否则喏大一座寺庙就像是一座小型城市,聚笼了成千上万的信众,他们可要去哪里找人呢?

    nbsp这些“薄礼”其实也是魏王事先安排的,早就差人负在了马匹背上。

    nbsp魏王笃信佛学,这兰若寺的几位高僧都是经他任免,所备的礼物又焉能不“投其所好”?

    nbsp大统一见这许多袈裟,缁布,上好的纸墨,檀香,

    nbsp当然,也少不得一些黄白朱翠的“阿堵俗物”,

    nbsp心中便已明了这几位贵客来历不凡,立刻点齐了四堂高僧迎接贵客。

    nbsp大统听说庆云等人想在寺中礼佛,自然高兴。

    nbsp只是他们本是华人,按律入不得四夷馆,需要在僧院四堂中择一修行。

    nbsp彼时佛教也是年轻宗教,地论,婆罗门,弥勒,经祖四宗,其实在教义教典、主神崇拜甚至教行规范上都又很大的分歧。

    nbsp佛贤称婆罗门是外道;

    nbsp婆罗门说救世主弥勒更歪;

    nbsp觉法又指《四十二章经》是伪典;

    nbsp空空空空可不干了,他说《四十二章经》四百多年前就流传中土了,乃是万经之祖,《十地》都算是晚辈了。

    nbsp四个人引经据典,

    nbsp这个讲贵种贱籍,蜚驮古谕,

    nbsp那个说沙门空见,佛陀悟道,

    nbsp又一个谈弥勒净土,普渡众生,

    nbsp再到因果轮回,六道十地,

    nbsp个个滔滔不绝,理直气壮。

    nbsp庆云等人对佛学本就没生什么兴趣,被他们这么一闹,都是一脸苦笑。

    nbsp几人四下寻么,又未见元法僧,正不知如何收场,采亭倒是先跳了出来。

    nbsp她指着空空空空大师道,

    nbsp“既然《四十二章经》是内传第一经典,吾等驽钝,就从头学起吧。”

    nbsp其实这位瓠大小姐只是对空空空空的法号“颇有好感”,觉得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于是便抢先选定了。

    nbsp礼佛修道需要尊重个人意见。

    nbsp既然檀越施主已经发话,这些有道高僧自然也矜持起来,面露喜色,不再争吵。

    nbsp大统双掌合十,口宣佛号,

    nbsp“诸位亲既然已经决定,那弊寺便在皆空堂收拾两间厢房供诸亲暂住。”

    nbsp“亲?什么亲?我们没有人要成亲。”

    nbsp采亭见自己这边有男有女,怕不是那大和尚会错了意?

    nbsp或者,哦,听说这佛教密宗外道之中还有一门欢喜禅,拜的是欢喜佛皮囊夜嫁(Vināyaka),难道……

    nbsp“呃。”空空空空大师知道眼前这小妮子想歪了,于是便解释道,

    nbsp“这个,施主一词,梵语称檀钵底,也就是现在所谓檀越。

    nbsp而在先汉则称达嚫。

    nbsp(笔者案:嚫今音衬,梵语原词对音dakkhina,“khin”音近“亲”)

    nbsp我教汉代自西域传入,达嚫的称呼使用更为广泛。

    nbsp叫得多了便也时常简称为亲。

    nbsp而更有皈依大儒,认为亲者,至也。

    nbsp对来到寺中的贵人称亲,不但更彰宾至如归的诚意,也与出家人以三界火宅为家,皈依后便亲如一家的宗旨暗合。

    nbsp因此鄙寺便有了对大施主称亲的习惯,若有唐突,万勿见怪。”

    nbsp“哦,不唐突,不唐突。

    nbsp鄙亲方才有些误会,大师莫放在心上。”

    nbsp这瓠大小姐大窘之下,首创了一个鄙亲的称呼,众人也只能忍俊不语。

    nbsp一众人随空空空空去皆空堂的时候,这才知道寺中还有一名道统外出讲经,没有露面。

    nbsp又得知他俗家是秃发羌,入山外山学道,心下便已了然。

    nbsp大师哥是得了秃发家大手印传承的,和这道统说不定会有些渊源。

    nbsp今天这般在寺中高调露面,等道统回来的时候必会知晓,大哥若想寻来,怕是不难了。

    nbsp僧房陈设简单,但也算是清幽雅致。

    nbsp几人赶了一天路,又听了四堂首座辩经,确实有些累了,便随禅声入定,一夜无梦。

    nbsp第二日五人依仪应去拜谒空空空空大师,行师礼,听经讲禅。

    nbsp空空空空大师生性和蔼,并没有什么先师圣祖架子,招呼诸人在自己的禅室随意落座便开始了闲谈。

    nbsp瓠采亭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大师法号的来由。

    nbsp大师听到这个问题,并不意外,耐心地解释道,

    nbsp“《四十二章经》有云‘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为无。

    nbsp夫有名,万物之母,是为相;

    nbsp无名,天地之始,是为空。

    nbsp天地之初,道亦所出。

    nbsp故道名之始,同出而异名。

    nbsp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nbsp祖暅之听罢大奇,连忙发问,

    nbsp“大师解释的这段经文,用的本是道经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不错!道求亦道,佛求亦道,殊途而同归,唯名异尔。

  

第28章 少室山中隐兰若 皆空堂前见故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