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兰若蝉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章 当年鬼谷攻心术 昔日王屠敢飞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祖暅之忙向前翻阅,

    nbsp两卷毗邻,也没翻几页,便找到了阳元的制法:

    nbsp阴极致阳,阳极致阴。

    nbsp西海盐池,雨季晨露,采天地阴阳,性极暴戾。

    nbsp须百尺坎井,极阴之处,以秽水和之,

    nbsp静待风干水涸,取其凝霜,是为阳元。

    nbsp阳元遇曝则爆,波及百丈方圆。

    nbsp以筒塞之,引以明火,可逆冲天穹,破云贯日,此其神也。

    nbsp唯炼制不易,贮之尤难,慎!

    nbsp“这!”

    nbsp祖暅之读到这里,心下颇为失望。

    nbsp看来这阳元用料极为讲究,必须是用西海盐池的雨季晨露为原料,还要有戈壁中干燥的深井制备,鬼谷子亦叹其制备不易。

    nbsp这一时半会儿,哪里弄得到足够的原料改进飞鸢?

    nbsp李玄都见状不以为异,迷着老眼捻须问道,

    nbsp“祖家小儿。

    nbsp依照此书,若是有阳元相助,

    nbsp你觉得是否可助飞鸢平地飞升?”

    nbsp祖暅之想了想,自怀中掏出一件物什,

    nbsp“这是我前日取了几块边角所搭木鹊。

    nbsp这木鹊的比例和那飞鸢暗合,我无聊的时候试飞多次,

    nbsp对于维持其飞行所需的施力点有过大概研究。

    nbsp我这里还有一些威力小些的烨鹄粉可以模拟阳元作动力试验。

    nbsp我觉得王屠所取四十七点法过于玄虚,并不实用,

    nbsp利用试验结果改进,应该可以更合理地为飞鸢提供升力。”

    nbsp“哦!那么算你小子运气。

    nbsp我这里呢,确实带了一些自制阳元,

    nbsp本来是要等你师傅来,与他共同验证《鬼谷》之术的。

    nbsp现在既然你的飞鸢已成,若是能用在其上,改造出风火飞鸢,那自然更是大妙。

    nbsp只是这宝贝实在难以制造,我穷十年之数,所得不过一瓶,

    nbsp而且都须用硝石水镇着,防止容器过热。

    nbsp如此十数年的硝石消耗,

    nbsp嘿,若不是有陇西李家,可能穷一国之力,也未必有如此技术,资源支撑。

    nbsp如此珍贵的材料,十年的积蓄,我可不希望被你小子糟蹋了!”

    nbsp“不,不会!我必然试验再三,取最稳妥之法,必让飞鸢起飞!”

    nbsp“嗯!看到你这小子,就仿佛看到了你师傅当年。

    nbsp也不枉我这般年纪的糟老头子,躲在西北荒观,穷经皓首,整理《道藏》。”

    nbsp萧衍少年名列竟陵八友,文采风流,谈经论典,何时曾后人?

    nbsp听到此处,也不免插口道,

    nbsp“这位道长,窃闻天下诗书,

    nbsp莫过《经》《诗》《子》《集》。

    nbsp这所谓《道藏》,不过道家诸子言,存世能有几何?”

    nbsp李玄都闻言,目光颇有几丝不悦。

    nbsp他转脸望向萧衍,只见对方目光清澈,满是求知之意,并不似有意揶揄,心下便以释然,耐心讲解道,

    nbsp“道可道,非常道。

    nbsp道家从来非一家言,而是天地万物运行之规律。

    nbsp儒家法家重理,道家阴阳重道,

    nbsp我们不研究那些所谓‘微言大义,只研究世事规律。

    nbsp当然也有少数走火入魔,鼓弄玄虚,入了巫觋邪道。

    nbsp然而所谓邪不胜正,正道学说终要有人来整理。

    nbsp我华夏文字存续千载,

    nbsp数千年来,《经》《史》之外,书不胜数。

    nbsp然而不从儒说,便不列经传,何其憾也?

    nbsp好在总有如王鬼谷,张平子,葛抱扑,陆简寂,寇辅真,陶华阳这样的人物维系大道正义。

    nbsp昔简寂先生与晤,首提三洞法归类,将收集来的千卷佚书重新整理。

    nbsp所谓三洞法,就是以这本《鬼谷子》为蓝本。

    nbsp《鬼谷子》上篇所云近儒家诸子,着理学,申名义,阐释基本观点。

    nbsp中篇提出一些关于大道规律的设想,记录一些有据可查的设计,加上自己的注解点评。

    nbsp下篇则是一些道听途说,以目前所知无法阐述其原理的秘术,供后人验证,提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凡此三种,归为三洞,既洞玄,洞真,洞神。

    nbsp玄学义理,清谈之术为洞玄;

    nbsp阐道求真,言之有物为洞真;

    nbsp逐神囊异,海内博闻为洞神。

    nbsp那些以为读过几本《经》《诗》《子》《集》就是读尽天下书的腐儒,

    nbsp百无一用,不足与谋。”

    nbsp李玄都对萧衍的观点进行了彻底批驳,看似针锋相对,但是萧衍则丝毫不以为忤。

    nbsp他今日亲眼见到《道藏》所载《鬼谷》别卷,其中增亡补佚之处,正是精华。

    nbsp而当世独上篇理学部分保存完好,

    nbsp恐怕与旧日李左相,董公羊对百家的黜没打压不无关系。

    nbsp不读《经》《典》,不知华夏正理;

    nbsp只读《经》《典》,难悟千年大道。

    nbsp博学而不迂腐的真国士,古往今来,又有几人?

    nbsp李玄都拖着苍老的嗓音,继续说道,

    nbsp“大道浩瀚,岂能以笔墨穷。

    nbsp老道凭借陇西李氏在道门的千年积累,虽然能够搜罗到许多散本残章,但对大道依然未窥门径。

    nbsp比起陶通明那个小辈,自认差了许多。

    nbsp许多阐道微言,都需要如通明先生这样的敏达之人,方能窥破洞神循洞玄还其洞真。”

    nbsp李玄都斜睨了一遍四周,见此时已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nbsp众人均是唯唯诺诺,顿时失了兴致。

    nbsp于是转头望向观云道长,

    nbsp“现在的孩子们都太过拘谨,

    nbsp冠云啊,要不在你这里借块地方,我们坐下来说话?

    nbsp你这里,应该不禁酒吧?”

    nbsp寇冠云忙赔笑道,

    nbsp“啊,平时确实禁酒。

    nbsp但也还藏着些信众孝敬的水酒,供祭祀使用。

    nbsp我看也是近了膳时,不如请老神仙移步内殿再叙?”

    nbsp内殿的素斋早已准备停当,

    nbsp虽然多了几位不速之客,也只不过是增些案几碗筷的事情。

    nbsp难得这位老神仙谈兴正浓,自然没有人想坏了他的兴致。

    nbsp李玄都这老不修平日里定是嗜酒之人,坐定第一件事便是举杯,

    nbsp也不邀人共饮,只是先干了一碗试那酒水浓淡。

    nbsp按照他的资历,坐的位置便是首席祭酒位,

    nbsp第一杯开席的祭酒,本就应该他来酹酒祝词,

    nbsp只是这般豪饮,到不是寻常规矩。

    nbsp他这第一碗酒入腹,显然很不尽兴,将一对白眉卷成了蛇形,怒骂道,

    nbsp“这是什么糟泔,淡出个鸟来。

    nbsp比起汾西的白堕酒,真是连水都不如。”

    nbsp这一谈到了酒,终于是有人敢搭话了,

    nbsp小龙王也捧着碗呵呵笑道,

    nbsp“白堕酒在洛阳,那可是价值万金。

    nbsp眼下只有刘氏酒坊一家有售,每年产量十分有限。

    nbsp据说需在春日发麯,入夏曝瓮于伏,留一孔以芦管引之,

    nbsp取其白堕,再封泥窖藏。

    nbsp就算是天景好,雨日少的年份,也只能得数瓶产出,

    nbsp要是运气不好,碰到雨年,那可是半瓶都堕不出来!”

    nbsp老道士听得须发皆张,

    nbsp“废物!废物!

    nbsp那个,祖家那小子,

    nbsp下次你去洛阳的时候到这家刘氏酒坊看一看,

    nbsp教一教这些废物。

    nbsp我《道藏》所记法宝万千,

    nbsp这世人怎么就因为那些个腐儒的刻薄言语,弃之不用呢?”

    nbsp祖暅之也微笑回应,

    nbsp“按照小龙王所云,这白堕酒应该是使用了馏法提高了醴的醇度。

    nbsp馏法的使用,丹家早在汉代就已有成规。

    nbsp如果馏酒果能成佳酿,这到的确不是难事。”

    nbsp李玄都欣慰的捋须微笑,向萧衍调侃道,

    nbsp“你看,我道家手段如何?

    nbsp以南朝陶通明腹中经纬,

    nbsp以为相宰,亦是游刃有余。”

    nbsp萧衍也是举杯一饮而尽,

    nbsp“那就承老神仙吉言。

    nbsp若是萧某有朝一日可踏阶丹陛,

    nbsp必会举荐华阳先生为相。”

    nbsp老道士摆了摆手,

    nbsp“哎,不急,不急。

    nbsp会有那么一天的,

    nbsp你的位置呀,也会比现在的期望还高那么一点。”

    nbsp萧衍此人抱负颇大,

    nbsp一心所念为南齐拨乱反正,出将入相,引领朝班。

    nbsp此时李玄都说他日后成就会比自己的期望还高一点点,

    nbsp怎么?难道还能把齐帝顶掉不成?

    nbsp此时萧衍自然尚无此觉悟,只是当作一个笑话,颔首以对,笑而不语。

    nbsp眼见这时气氛已经烘托得不错,

    nbsp众人的话匣子在酒精作用下正在逐渐打开,不似初见时的拘谨。

    nbsp李玄都迷起老眼望了一圈,知道时机已经差不多到了,总该开始聊些干货了吧,于是重重的将酒碗一落。

    nbsp“啪”的一声,全场俱寂。

    nbsp》》》》》敲黑板时间《《《《《

    nbsp关于中国蒸馏酒的历史我们后文在谈,我们要有理,有据,摆出铁的事实来说明中国蒸馏酒的诞生时代是如何被严重低估的。

    nbsp在这一节我们主要讲两点:

    nbsp一是关于“万户飞天”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国外的流传可能比国内更广,说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出飞天尝试的人是中国一名叫万户的官员,由四十七个仆人点燃四十七支火箭,乘飞椅升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这一则记录现在通常被指为伪典,因为它原产于国外的科学杂志,在中国典籍中缺乏对应的原典。这则故事自1909年首现《科学美国人》杂志,曾经广泛地被各种书籍,报刊引用并翻新版本,最后又由钱学森教授带回国内。

    nbsp原典无法对应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对音翻译的还原问题。飞天之类的尝试,在中国古代基本都是道家的研究内容,儒生是不玩这些个的。所以在主要经典里难以寻找相仿的故事。在大多数的版本里,这个WannbspHu是明朝人,大概是因为那时已经可以确认火药的诞生。但其实在1909年的最初版本中,这个版本说的是有一名叫WangnbspTu的贵人在公元前2000年做的尝试,使用了风筝,座椅,四十七级火箭,尝试飞天。公元前2000年中国在夏商之际,如果这则原典真的存在,一定是出自先秦某子的佚篇。

    nbsp先秦关于飞行的尝试,可见的已经有前文介绍过的飞鸢木鹊。在先秦技术宅当中,鬼谷子可能是仅次于公输子和墨子的存在了。而《鬼谷子》成书确实有一篇关于《胠乱》的佚篇,在史书传记里常有提及。将胠乱解释为展翼探究,根据各种释诂文献,并无不妥。

    nbsp而所谓屠国,也的确是殷商时期便存在于齐鲁(殷商部落立国前活动区域)的子姓部族。所以本文用《鬼谷子》还原万户/王屠飞天,虽然不是有确凿证据的史实,但也不存在设定上的逻辑错误。

    nbsp事实上,中国许多佚书并没有真正亡佚。以敦煌藏书为首的道藏,以及出土简,大半都被没有真正破译能力的外国学者搜刮。其中有大量的佚文不见经传。而今清华北大所有的,仅是这些文物简的冰山一角,但是仅仅在这一角之中所包含的关于夏朝,早商,始皇秘闻,以及医书丹方,兵制谱系等等,都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之前我们提到过德国科学家举佚书《平龙认》的例子,以《科学美国人》杂志当年地位,料来也不会空穴来风,安知王屠飞天不是出自真正的出土佚本呢?

    nbsp需要讲解的第二点自然是关于阳元的记载。我们经常能看到中国古代道藏,丹方,医方中的一些玄妙记载,附加了许多的苛刻条件,比如说需要何地生于何时的某物,看上去颇为无理。但是我们需要考虑到,当时的“科研”处于理论匮乏状态。全世界在中世纪甚至以前都是处于同样的状态,关于这种理论壁垒的影响,我们后面会有分析。现在简言之,当时的研究主要处于“从不断失败,以及非常少的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的状态。因此有许多限定条件看上去确实很荒谬,因为大多数经验都来自成功案例总结,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无法筛选一些条件的必要性。

    nbsp但是,笔者此处强调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经验总结还是有依据有道理的,无法看破的人,自然觉得荒谬。比如说本书中关于阳元的设定,其实模拟的是高氯酸盐的制备。自然界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以生成高氯酸盐,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盐度较高的气溶胶在雷击状态下可以生成高氯酸钠等高氯酸盐。所以,西海盐池雨季霜,是最符合这种设定的自然物质。秽水含氨,在干燥的戈壁坎儿井下与高氯酸盐风干析出的结晶,带有高氯酸钠,氨等组分。这些组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迄今为止的火箭固体燃料,高氯酸盐都是常用引发剂和氧化剂,他们在遇热后会剧烈反应,分解并释放大量气体,产生强大的推力。

    nbsp高氯酸盐的贮藏需要避光,避高温,好在硝石冷却的技术道家早就已经掌握。当然,这样的技术不具备量产性,只能成为丹家玩物。其实道家的化学基础研究,可以制备许多使用化合物,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缺乏量产基础,因而脱离了大众生活。因为不被理解而遭到质疑,久而久之和那些故弄玄虚的江湖骗术沉淀在一起,和光同尘,一起埋没。

    nbsp尽管阳元与王屠飞天是一种根据外国科学小品进行的反向拟合,并无已公开古文献支持。不过本文在后面会真刀真枪地解密许多对于古代科学的误读,无论正伪,均会如实注明。

    喜欢。

第51章 当年鬼谷攻心术 昔日王屠敢飞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