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兵戈之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个瘦高的乞丐愤怒地骂道:“妈的,哪个不长眼的多管闲事。”

    nbsp“竟然抢了小乞儿的食物。”李从嘉愤愤不平地说道。

    nbsp当两个乞丐看到他走近,发现少年身后站着几名精壮的侍卫,立刻认怂。

    nbsp“小爷莫怪,世道不让人活,我们这就走。”说完,他们扔下手中的饼,急忙跑进了巷子深处。

    nbsp这样的情景在如今的潭州城随处可见。

    nbsp李从嘉不禁感叹:“楚国的马氏皇帝祸国殃民,连年战乱,哪里还有人伦道德,受苦的都是底层百姓。”

    nbsp那小乞儿面容消瘦,几乎凹陷,赤脚跪在冰冷的石板路上,脚底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nbsp感激涕零地对李从嘉说:“秋水谢谢公子救命,我弟弟快饿死了……”

    nbsp“秋水?”

    nbsp李从嘉听她名字有些耳熟,但是又想不起来。

    nbsp“小女名叫秋水,家里早年遭了灾,只剩下我和弟弟。”小乞儿灰黑的脸上只有牙齿白的。

    nbsp只是关照了几句,叫小乞丐可怜,又差人给了些吃的,便转身离去。

    nbsp当天晚上,李从嘉召开了议会,李雄、吴翰等一众营长齐聚一堂。

    nbsp李从嘉安排道:“今日我们看到潭州城的惨状,宛如朱门酒肉臭,路上却冻死骨。”

    nbsp“本次赈济灾民,不能转交地方官府,需在城中施粥,且需让妇孺小儿优先领粥。我们将设立十二百人的队伍,在二十四处粥棚施舍。”

    nbsp“我也收到诏书,无需再前往朗州,那里有两名楚地叛逃将领正在潜藏,后续情况不容乐观。”

    nbsp李雄今天一同入城,看到城中状况,心中愤怒,骂道。

    nbsp“主官无能,如何能把粮食交给地方?如今潭州城的百姓饥寒交迫,离心离德,形势比我在京中想象的还要糟糕。”

    nbsp历史上,边镐得知朗州节度使刘言造反后,攻克益阳,兵压潭州,边镐丢弃城池,直接逃跑。

    nbsp士兵们争相逃走,互相踩踏,死伤万余人。

    nbsp今天的情况足以解释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不得民心,又怎能守城?

    nbsp李从嘉原本想着自己穿越过来,知道一些历史走势,能够扭转局面,但他也感到无能为力。

    nbsp原本的潭州城为楚国国都,占领还不到一年时间,若没有勤政爱民、周济百姓的主官。

    nbsp没有开仓放粮、压制富豪的强势作风,一旦有人来攻打,如何能守城?

    nbsp只怕士兵在城上拼命,居民却在背后捅刀子。

    nbsp武力镇压也不过是威慑的纸老虎,一戳便破,城中百姓自然会将其撕碎。

    nbsp李从嘉又说道:“我们受皇上诏命,在此赈灾,且先施粥数日。”

    nbsp“我会立即起草奏折一封,送达京城,视情况再定后续的事宜。务必记住要求,赈灾之粥,绝不能变成米汤,插入木筷需能立在粥上,不能浮在水面。”

    nbsp他知道历史上赈灾施粥时,很多粥棚只放水不放米。

    nbsp喝完后只剩水,灾民们怨声载道。

    nbsp既然要做,就必须见到成效。

    nbsp众民夫本是两淮居民,对南唐忠心耿耿,何况六皇子还亲身在此,一路来对他们恩养有加,自然奉命执行。

    nbsp秋风萧瑟的早晨,天空阴沉,寒风中夹杂着些许凉意。

    nbsp湘江河岸前,早已经人山人海。

    nbsp挤满了许多前来领取救济的饥民。

    nbsp这些人中有的面黄肌瘦,有的头发蓬乱,有的衣衫褴褛,大多神情疲惫,期望的看着前方的粥棚。

    nbsp一队队士兵有条不紊的维持秩序,队伍中先安排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空碗。

    nbsp耐心的等待着那碗来之不易的温饱。

    nbsp“唐朝,安抚使李大人奉旨赈济灾民。”

    nbsp每次施粥的时候,民夫都不忘记说着这句话。

    nbsp李从嘉也在亲自在周棚中,给一名小乞儿盛上满满一碗的热粥还不忘叮嘱。 第17章 兵戈之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