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灾后村情,百废待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日子,就像那清河里的水,大旱过后,虽然又慢慢蓄起来一些,可想要恢复到往年那水草丰美、鱼虾满河的景象,却不知道还要等上多少年头。

    nbsp转眼间,距离那场能把人活活烤死的百年大旱,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

    nbsp地里的庄稼,也算是收了一茬。

    nbsp可青石村的这口气,却始终没能真正缓过来。

    nbsp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

    nbsp那场旱灾,就像一把无情的刀子,狠狠地剜掉了青石村的几块心头肉,留下的伤疤,至今还在隐隐作痛。

    nbsp走在村里的土路上,看着两旁那些人家。

    nbsp十户里头,倒有七八户的院墙,还是歪歪扭扭,用些烂泥和碎石勉强糊着。

    nbsp屋顶上的茅草,也多是些陈年旧货,被雨水一泡,风一吹,就稀稀拉拉地往下掉渣。

    nbsp偶尔有几缕炊烟从烟囱里冒出来,那烟火气,也比往年淡了许多,带着一股子有气无力的味道。

    nbsp地里头,更是瞧着让人心焦。

    nbsp去岁那场大旱,别说收成了,连种子都没能留下多少。

    nbsp今年开春,家家户户都是勒紧了裤腰带,东拼西凑,才勉强撒了些种子下去。

    nbsp可地呢?

    nbsp那地,早就被旱得失了元气,板结得跟石头疙瘩似的。

    nbsp就算后来下了几场雨,那雨水也像是没喝够的酒鬼,刚沾了点地皮子,就被那毒辣的日头给晒干了。

    nbsp没有像样的农具,犁不开深土。

    nbsp没有足够的耕牛,翻不了大田。

    nbsp更缺的是肥料。

    nbsp以前家家户户好歹还知道往地里送点牲口粪、草木灰。

    nbsp可旱灾那阵子,牲口都快渴死饿死了,哪还有什么粪?

    nbsp草木更是枯黄一片,连烧火都成问题,更别提攒草木灰了。

    nbsp就这么着,靠着老天爷那点不咸不淡的雨水,靠着村民们那点有气无力的瞎捣鼓。

    nbsp地里长出来的庄稼,稀稀拉拉,蔫头耷脑,那穗子,比老鼠尾巴也粗不了多少。

    nbsp秋收的时候,各家场院里堆起来的粮食,也只够勉强糊口,想要有点余粮,或者留足来年的好种子,那是想都别想。

    nbsp村民们,普遍都缺着生产的家什,更缺着对往后日子的奔头。

    nbsp“唉,这日子可咋过哟。”

    nbsp村口那棵老槐树底下,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汉,又聚在一块儿,吧嗒着旱烟袋,愁眉苦脸。

    nbsp“去年旱得颗粒无收,今年这点收成,还不够填牙缝的。”

    nbsp一个脸上布满褶子,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老汉,长长地叹了口气。

    nbsp“眼瞅着冬天又要来了,家里那点陈谷子烂芝麻,怕是撑不到开春喽。”

    nbsp“谁说不是呢。”另一个黑瘦的老汉接过话头,声音沙哑,“俺家那头老黄牛,去年就没熬过去。今年开春,地都是俺们爷几个用锄头一下下刨出来的,累死累活,也没刨出几亩像样的地。”

    nbsp“种子也是个大问题。自家留的那点瘪籽,撒下去一半都没出苗。想去镇上买吧,那粮价,贵得能吓死人。谁家还有那闲钱?”

    nbsp“可不是咋地。俺听说,隔壁李家庄那边,已经有几户人家撑不住,准备出去逃荒要饭了。”

    nbsp“逃荒?拖家带口的,能逃到哪里去?还不是死在半道上?”

    nbsp这话一出,周围顿时一片死寂。

    nbsp逃荒,那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

    nbsp不到真正山穷水尽,谁愿意背井离乡,去过那种朝不保夕、任人欺凌的日子?

    nbsp可眼下这光景,除了逃荒,他们这些靠土坷垃刨食的庄稼人,又能有什么别的出路呢?

    nbsp更让他们心里没底的,是这张有德撂了挑子之后,村里这摊子事儿,就彻底没人管了。

    nbsp以前,张有德虽然也昏聩无能,还偏心眼,净干些损公肥私的勾当。

    nbsp但好歹,他还是官府认定的村正,是张氏宗族的族长。

    nbsp村里但凡遇上点什么大事小情,比如收租纳税、摊派徭役、调解纠纷、或者向上头争取点什么好处。

    nbsp总还是得由他出面,吆五喝六地张罗。

    nb

第204章 灾后村情,百废待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