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8章 分工合作,多劳多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大山瞅着张河跟钱大爷那脸上凝重的神色。

    nbsp他晓得,这事儿,他们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nbsp村里如今这几个“公中”的营生。

    nbsp水磨坊也好,榨油坊也罢。

    nbsp瞧着是红红火火,给村里也添了不少进项。

    nbsp可这底下,却也藏着不少糊涂账,不少没章法的事儿。

    nbsp长此以往,人心一散,再好的营生也得黄。

    nbsp“河子兄弟,钱大爷。”

    nbsp张大山端起桌上的粗瓷茶碗,喝了一口。

    nbsp那热茶带着姜丝的辣味,让他精神头又足了几分。

    nbsp“既然咱们都瞅出这其中的不妥了。”

    nbsp“那依俺看,这事儿就不能再拖泥带水了。”

    nbsp“明日,咱们就把村里那几个‘公社会的兄弟。”

    nbsp“还有各甲的甲长,都请到俺家这院子里来。”

    nbsp“俺把俺心里头琢磨的那些不成器的想法,仔仔细细地跟大伙儿说道说道。”

    nbsp“看看能不能给咱们村这些‘公中营生,都寻摸个更妥帖、也更能长久兴旺的打理法子。”

    nbsp张河一听,立马就应承下来。

    nbsp“张先生说的是!这事儿早该拾掇拾掇了。”

    nbsp钱大爷也捻着胡子,点了点头。

    nbsp“人无规矩不成方圆,这营生要长久,也得有个好章法才行。”

    nbsp第二日,日头刚爬上东山坳。

    nbsp张家那宽敞的堂屋里,便又乌泱泱地坐满了人。

    nbsp除了张河、钱大爷这两位如今在村里说话最有分量的老人。

    nbsp村里那几个新近在各项村务中崭露头角、被村民们信服并推举出来参与“公事议事”的精明汉子。

    nbsp比如李老四,赵老三他们。

    nbsp还有各甲平日里负责传话理事的甲长们,也都揣着手,板着脸,悉数到场。

    nbsp一个个都晓得,今儿个张先生把他们叫来,肯定是有顶要紧的大事要商议。

    nbsp王氏和巧巧依旧是忙前忙后地给大伙儿端茶倒水。

    nbsp那热腾腾的姜糖水,驱散了初冬清晨的寒意。

    nbsp也让这屋子里的气氛,多了几分暖融融的亲近。

    nbsp张大山也不绕弯子,等众人都喝了口热茶,身上暖和过来了。

    nbsp他便将昨日与张河、钱大爷商议的那些关于“公中营生”人手调配和管理上的难处。

    nbsp以及自己的一些初步想法。

    nbsp都原原本本地,向在场的众人,又仔仔细细地解说了一遍。

    nbsp他先是肯定了这段日子以来,大家伙儿为村里这些新营生出的力,流的汗。

    nbsp也表扬了那些在水磨坊和榨油坊里,不辞辛劳,尽心尽力的村民。

    nbsp然后,话锋一转。

    nbsp“可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nbsp“咱们这磨坊和油坊,如今瞧着是红火。”

    nbsp“可要是这人手调配不顺畅,这职责分派不清楚,这干好干坏一个样。”

    nbsp“那时间一长,这红火劲儿,怕是也长久不了。”

    nbsp他把自己观察到的那些,因为人手不固定、职责不明确而导致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甚至或差点损坏了精贵机器的事儿,都一五一十地摆了出来。

    nbsp又把赵婶她们那些因为觉着“出力不均”而产生的抱怨和不满,也原原本本地说了。

    nbsp众人听着,也都纷纷点头,深有同感。

    nbsp这些事儿,他们平日里也都有所耳闻,或者或亲身经历过。

    nbsp确实是这个理儿。

    nbsp“所以,俺琢磨着,”张大山看着众人,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nbsp“咱们往后这村里的各项‘公中营生,无论是那日夜不停的水磨坊,还是那刚刚出油的榨油坊,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有活儿了就临时抓几个人胡乱凑合了。”

    nbsp“必须得‘分拨人手,各立行当,专人专管,各司其职才行!”

    nbsp他这话一出口,堂屋里顿时安静了不少。

    nbsp众人都在低头琢磨着这张先生话里的意思。

    nbsp这“分拨人手,各立行当”,他们倒是能明白。

    nbsp可这“专人专管,各司其职”,又是个啥章程呢?

    nbsp“张先生,您说的这个‘分拨人手,各立行当,俺倒是能听明白一些。”

    nbsp还是那个平日里脑子比较活络的甲长李老四,第一个开口问道。

    nbsp“您的意思,是不是就像那城里头的大商号,或同官府里的衙门一样。”

    nbsp“干啥活计的,就专门归一拨人管,旁人不能随意插手?”

    nbsp“对,老四哥说的有几分道理。”张大山点点头,“但也不全是。”

    nbsp“俺的意思是,比如咱们这水碓磨坊,如今每日里前来磨米磨面的外村人也不少,活计也重。”

    nbsp“光靠铁牛他们几个平日里帮着照看,或临时抓几个后生去顶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容易出岔子。”

    nbsp“咱们就得从村里,挑选出那么三五个手脚勤快、心思也细密、还愿意学这门手艺、最重要的是人品得靠得住的年轻人。”

    nbsp“让他们拜铁牛或者柱子为师,一门心思地,就专门负责这磨坊的日常看顾、操作和修补。”

    nbsp“他们的嚼用,就从磨坊每月收上来的‘磨坊余利里头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比如或每月固定给他们多少斤粮食,多少串铜钱,让他们能安心地把这份差事干好,不用再为家里的吃喝发愁。”

    nbsp“这样一来,这磨坊就能时刻有人照应,运转也更顺畅,外村人来了,也能及时给人家把活计办妥当了,不耽误事儿。”

    nbsp“这些人,就算是咱们青石村磨坊的‘专管伙计了。”

    nbsp他又指了指榨油工坊的方向。

    nbsp“那榨油工坊呢,也是一个道理。”

    nbsp“从油料的采集,比如组织人手上山打核桃、捡榛子,或各家各户按田亩交售一部分豆子、菜籽作为‘公中油料,到油料的预处理(筛选、蒸炒、磨粉、包饼),再到最后的压榨、出油、以及油渣的再利用,这里头的门道也不少。”

第238章 分工合作,多劳多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