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0章 巴尔干战争(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10月8日,巴尔干战争爆发。保加利亚军队越过边境时,奥斯曼的哨兵正在用德国教材学习队列口号,直到子弹打穿帐篷才慌忙举枪。艾哈迈德帕夏按德国顾问的命令,让士兵排成密集队形冲锋,结果被保加利亚的机枪扫倒一片,第一天就丢了三个堡垒。

    nbsp萨洛尼卡的守军更惨,军官们把大部分军饷换成了金币藏起来,士兵们拿着生锈的步枪抱怨:“还不如去给联合帝国的商船卸货,至少能吃饱饭。”希腊军队打来时,有半个营的士兵直接扔下武器,跑到码头当搬运工。

    nbsp伊斯坦布尔的皇宫里,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对着退位诏书发呆。青年土耳其党人逼着他签字,说要“组建新政府争取和平”,可他们连谈判的资本都没有——保加利亚的大炮已经能打到城郊的清真寺。

    nbsp“让联合帝国驻奥斯曼大使来,”苏丹突然对侍从说,“北方党不是想在安纳托利亚开矿吗?告诉他们,只要能让巴尔干联军停火,我就给他们十年开采权。”

    nbsp大使赶来时,带来了李光首相的条件:联合帝国可以调停,但奥斯曼必须开放黑海海峡的通航权,允许北方党的商船自由进出。“陈宏斌副党首说了,”大使慢悠悠地说,“你们的军舰连海峡都守不住,不如让有实力的人来管,还能赚点通航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与此同时,伦敦的英国外交部里,格雷正对着巴尔干地图和法国外长皮雄通话:“让希腊人别太贪心,萨洛尼卡留着给保加利亚,免得他们打起来。印度帝国的斯科特勋爵已经派了三个团去亚丁湾,防止奥斯曼的溃兵冲进波斯湾——那是联合帝国南洋党的地盘,别让他们找我们麻烦。”

    nbsp柏林的德皇威廉二世则在怒斥外交大臣:“为什么不支持奥斯曼?我们在巴格达铁路的投资怎么办?”基德伦韦希特尔递上一份报表:“陛下,联合帝国海外党已经向保加利亚提供了五万支步枪,亚历山大·格伦维尔说,‘支持胜利者比拯救失败者划算。”

    nbsp12月的伊兹密尔,凯末尔的小作坊已经造出了第一支试用步枪。他让人把枪绑在木桩上,连续射击五十发,枪管只是微微发烫。南洋党来的工程师拍着他的肩膀:“这枪比德国货适合这里的气候,要不要批量生产?陈德康副党首说,南洋联邦的橡胶园需要护卫队,正好采购。”

    nbsp凯末尔抚摸着枪管上的纹路,那是用联合帝国的机床加工出来的,误差不超过半毫米。“告诉陈德康,”他说,“我要在伊兹密尔建一座兵工厂,不用德国的图纸,就按这里的气候、这里的钢铁来造——也许有一天,奥斯曼需要的不是借来的武器,而是自己造的枪。”

    nbsp窗外传来报童的叫卖声,报纸头版印着《伦敦和约》的条款:奥斯曼把几乎所有巴尔干领土割给三国,只留下君士坦丁堡周围的一小块地方。青年土耳其党的报纸还在嘴硬,说这是“战略收缩”,可街头的乞丐都在嘲笑:“连自己的家门口都守不住,还收缩什么?”

    nbsp凯末尔的作坊里,工人们正在安装新的机床。南洋党的商人送来一份订单,要一千支步枪,用橡胶付款。“少校,”一个老工人问,“这枪上要不要刻奥斯曼的徽章?”

    nbsp凯末尔想了想:“先刻上‘伊兹密尔造吧。等有一天,这个名字能让敌人害怕了,再刻徽章也不迟。”

    nbsp夕阳透过作坊的窗户,在枪管上反射出微光。远处的码头,联合帝国的商船还在卸货,巴尔干的棉花换成了南洋的橡胶,印度的茶叶换成了奥斯曼的羊毛,仿佛这场战争从未发生。只有凯末尔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至少在伊兹密尔的这个小作坊里,有人开始明白,真正的防守,不是靠借来的武器,而是靠自己能造出什么。

    喜欢。

第250章 巴尔干战争(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