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灵祭:全面战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未命名草稿还在搞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个茶农。”信里还说,朝廷要在北方开茶马互市,让周瑾送些“杨家茶”去,说是要让边关的将士也尝尝江南的味道。

    nbsp周瑾挑了最好的茶叶,装了满满十箱,亲自押着往北方去。临走前,他给那株茶树浇了最后一次水,白色的花瓣已经谢了,结出个小小的茶果,像颗青涩的珠子。“等我回来。”他轻声说,仿佛那茶树能听懂。

    nbsp第十五章nbsp边关的茶汤

    nbsp北方的风比江南烈得多,吹得周瑾的斗篷猎猎作响。押送茶叶的马车走在官道上,车轮碾过结着薄冰的路面,发出咯吱的声响。越往北走,植被越稀疏,茶树苗早已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枯黄的野草,和远处烽火台上飘起的狼烟。

    nbsp“前面就是雁门关了。”赶车的老兵指着远处的城楼,那里的城墙饱经风霜,砖缝里还嵌着箭头,“杨老令公当年就在这附近战死的。”周瑾的心猛地一跳,他终于明白师父为何总望着北方——这里有杨家将的根,有他们用鲜血浸透的泥土。

    nbsp雁门关守将姓杨,是杨志的远房侄子,听说周瑾来了,特意出城迎接。杨将军看着茶叶箱子,眼圈有些发红:“叔父生前总说,等不打仗了,就回江南种茶,没想到……”他往周瑾手里塞了个牛皮袋,“这是叔父留在边关的东西,您看看。”

    nbsp牛皮袋里装着本日记,纸页已经脆了,上面的字迹却很有力。周瑾翻开第一页,是杨志刚到边关时写的:“今日见雁门关,方知父亲为何总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往后翻,记着他操练士兵的事,记着与辽军厮杀的场景,最后一页却只写了一句话:“枪杆磨短了三寸,想家了。”

    nbsp周瑾把日记贴在胸口,仿佛能感受到师父当年的心跳。杨将军邀请他去军营看看,说将士们都想尝尝“杨家茶”。军营里的土灶很简陋,周瑾却亲手煮了茶,用的是雁门关的泉水,火候比在江南时大些,茶汤也更浓些,带着股边关的烈气。

    nbsp士兵们捧着粗瓷碗,喝得津津有味。一个年轻的士兵抹着嘴道:“这茶比烈酒还提神!”周瑾笑了:“我师父说,茶能提神,更能定心。”他给士兵们讲江南的茶园,讲那株开花的茶树,讲茶农们如何炒茶,仿佛想把江南的温润,都揉进这边关的风霜里。

    nbsp这天夜里,辽军突然来犯。周瑾被厮杀声惊醒时,杨将军已经带着士兵冲了出去。他抄起浑铁点钢枪,刚跑出营房,就见个辽兵举着刀砍向个年轻的士兵,那士兵正是刚才说茶提神的少年。

    nbsp周瑾的枪像道闪电般刺出,挑落了辽兵的刀。少年愣了愣,随即喊道:“周大哥,跟我们一起杀!”周瑾跟着他冲出战壕,枪尖在月光下划出银弧,他突然觉得,自己的枪法里,又多了些东西——那是边关的苍凉,是将士的热血,是师父日记里写的“家国”二字。

    nbsp战斗结束时,天已经亮了。周瑾靠在城墙上,看着士兵们清理战场,杨将军走过来,递给她一碗热茶:“将士们都说,喝了您的茶,打仗都有力气了。”周瑾喝着茶,突然发现茶汤里映出的自己,鬓角竟也有了些白发,像极了当年的师父。

    nbsp“我想把江南的茶种带来。”周瑾道,“在边关也种片茶园。”杨将军眼睛一亮:“好啊!等打败了辽军,咱们就在这雁门关下,种满茶树,让这里既有杨家将的枪影,也有江南的茶香。”

    nbsp周瑾从怀里掏出颗茶籽,那是从雁门关带的,他一直揣在身上,用体温焐着。“这颗种子,就种在杨老令公战死的地方吧。”他看着远处的山峦,“我师父说过,只要根还在,总有开花结果的那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第十六章nbsp轮回的茶香

    nbsp周瑾在雁门关待了三年,边关的茶园终于种起来了。虽然第一年只活了三成,第二年又被风沙埋了一半,但第三年春天,茶树还是抽出了新叶,在苍凉的边关,开出了洁白的花。周瑾给杨将军写信时,说这茶喝起来有股硝烟的味道,杨将军回信说,这才是真正的“杨家茶”。

    nbsp江南的茶庵交给了瘸腿汉子打理,秦伯偶尔会寄来书信,说那株茶树已经长得很高了,茶农们在周围种了圈新茶苗,远远望去,像片绿色的云。周瑾把信读给边关的士兵听,听着听着,大家就都想家了,想江南的雨,想母亲煮的粥,想那些没有硝烟的日子。

    nbsp这年冬天,周瑾接到秦伯的信,说老人快不行了,想再见他一面。他快马加鞭赶回江南时,秦伯已经说不出话了,只是拉着他的手,指向窗台上的兰草——那株兰草已经分了很多盆,茶庵里摆不下,就摆在镇上的每户人家门口,开得郁郁葱葱。

    nbsp秦伯去世后,周瑾把他葬在了杨志的坟旁,两座坟前都种上了茶树。他继续打理茶庵,教镇上的孩子练枪,炒茶的手艺越发精湛,连徽宗皇帝都派人来求茶,说喝了他的茶,能想起江南的好。

    nbsp许多年后,周瑾也老了,腿脚不太灵便,却仍坚持每天去茶园看看。他收了个徒弟,是瘸腿汉子的孙子,那孩子很像当年的周瑾,眼神清澈,握着枪杆的手很稳。

    nbsp“师父,您说杨老令公和杨制使,能看到咱们现在的茶园吗?”徒弟一边炒茶,一边问。周瑾看着锅里翻滚的茶叶,香气飘得很远,仿佛能传到雁门关,传到东京,传到那些有杨家将足迹的地方。

    nbsp“能。”周瑾的声音很轻,却很肯定,“他们一直都在,在茶汤里,在枪影里,在咱们守护的这片土地里。”

    nbsp清明这天,周瑾带着徒弟去山上祭拜。杨志和秦伯的坟前,茶树已经长得很高了,枝繁叶茂,像两把撑开的绿伞。周瑾摘下几片新叶,用山涧的泉水冲泡,递给徒弟一杯。

    nbsp茶汤清冽,带着股淡淡的回甘。徒弟喝着茶,突然指着茶树的影子道:“师父,您看那影子,像不像一杆枪?”周瑾抬头望去,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果然像杆斜指天空的枪,枪尖处,正开着朵洁白的茶花。

    nbsp风从山涧吹来,带着茶香,带着岁月的回响,仿佛在说:只要有人守着,英雄就不会远去;只要有茶在,春天就永远都在。

    喜欢。

未命名草稿还在搞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