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华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0章 弘武改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宫,含象殿。

    nbsp李泌兴奋的前来禀报,进门后一边施礼一边说道:“启奏陛下,大捷,大捷啊!”

    nbsp“哦……何处获得了胜利?”

    nbsp李瑛放下手里的笔墨,展颜问道。

    nbsp李泌喜滋滋的道:“李晟从砀山突围后偷袭平阴,一举全歼叛将阿史那承庆所部一万人,敌军主将仅以身免。”

    nbsp“啧啧……这小子不错啊,再磨炼几年定然能够成为我大唐的肱骨之臣。”

    nbsp李瑛不吝赞美之词。

    nbsp事实上,历史上的李晟确实成为了大唐帝国的中流砥柱,功劳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被封为西平郡王,官拜司徒兼中书令。

    nbsp如今他仅以十六岁的年龄,便在军事上有如此卓越的表现,可见天赋异禀。

    nbsp顿了一顿,李瑛又道:“如此一来,中原的战局暂时稳定了下来,倒是不用再担心仆固怀恩短时间内被史思明击败,那就耐心的等待郭子仪归京吧!”

    nbsp“陛下对这位郭子仪寄予厚望,他真的能够力挽狂澜吗?”

    nbsp李泌对此持怀疑态度,毕竟郭子仪在安西的表现虽然还行,但也没有达到鹤立鸡群的程度。

    nbsp李瑛没法解释太多,淡淡的道:“郭子仪先后历任朔方节度副使、安西副都护、安西节度使,资历远超仆固怀恩,而且还是汉人,最起码能镇住李晟这些心高气傲的家伙。”

    nbsp“这倒是!”

    nbsp李泌颔首赞同,“李晟跑去打平阴,又没有提前告诉仆固怀恩,看起来确实不怎么服他这个河南道行军大总管。”

    nbsp李瑛捻着胡须道:“骄兵必败,更何况李晟年纪轻轻,必须敲打敲打他,免得他飘了,将来酿成大错。”

    nbsp“陛下的意思是?”李泌似有所悟的请示。

    nbsp“这次不要给他任何奖赏,还得修书告诫他必须遵守主帅的将令,不能随心所欲,战场绝非儿戏!”

    nbsp李瑛想了想,沉声说道。

    nbsp“臣明白。”

    nbsp李泌遵旨而去。

    nbsp随后,李瑛继续提笔勾勒地图,酝酿自己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变革。

    nbsp李瑛深深相信,自己的这次变革,定然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铭记在史书之中。

    nbsp次日早朝。

    nbsp两百多名官员分列左右,一起举着笏板高呼万岁。

    nbsp等各部官员禀报完毕之后,李瑛将自己酝酿的改革抛了出来。

    nbsp“诸位爱卿,我大唐自建立以来便采取州县制度,从前的各郡全部改为州,导致各地缺少辨识度,远远没有秦汉时期的郡县制简洁明了。”

    nbsp“陛下圣明!”

    nbsp李瑛话音未落,李白就举着笏板跳出来强烈支持。

    nbsp“从前的兰陵、常山、丹阳、邯郸都充满了地方特色,而如今的沂州、镇州、博州、贝州等地名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陛下若能改州为郡,必然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nbsp现在的大唐很多时候都是州名与郡名共用,只不过州名用于正式场合,郡名多用于民间谈论,因此满朝文武对改州为郡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纷纷表示赞成。

    nbsp李瑛轻抚胡须道:“既然众爱卿都支持变革,那这段时间就由翰林院制定改名计划,只保留徐州、荆州、扬州这些历史悠久的州名,其他各州全部采用在民间普及更广的郡名。”

    nbsp身为翰林院主官的李白欣然领命,举着笏板道:“翰林院谨遵圣谕。”

    nbsp李瑛继续说道:“既然改州为郡,那么刺史这个官职不能再用了,

第740章 弘武改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