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章 他借此增强自身实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终究,纵然身陷战场,纵然奋勇杀敌,这群非贵族出身之人仍无法触及心中渴望的官职与爵位。

    nbsp然而今时,赵迟此话一出,似令这些降卒隐约明白为何秦军能在战场上如此无畏、全力以赴。

    nbsp因为他们不仅为国家战斗,也在为自己争取未来的希望。

    nbsp如此看来,秦军又怎能被其他军队所比肩?

    nbsp“或许有人怀疑我说的话,认为我在夸大其词。”

    nbsp“我是赵迟,蒙大王信赖,得以统领韩国十万精锐。”

    nbsp“但你们可知道,一年前我身在何处?”

    nbsp赵迟目光扫过降卒,语气温和却坚定:“一年前,我不过是个山野村夫,普通秦人,无显赫背景,无尊贵身份,只靠手中长剑和战功走到今天。”

    nbsp降卒们震惊不已,难以置信眼前这位统帅十万大军之人,一年前竟是默默无闻的小卒。

    nbsp这种快速崛起令人难以置信,从平民到主帅,仅用一年时间,即便在韩军乃至他国亦属罕见。

    nbsp听罢此言,降卒们虽对秦及秦军心生向往,却也深感挫败。

    nbsp他们是战败被俘的阶下囚,无法触及秦人的幸福。

    nbsp“将军,”

    nbsp一名降卒低声说道,“我们被误导了。

    nbsp您说得对,只有秦军能因军功获晋升,而我们……只是失败者。”

    nbsp众人点头附和。

    nbsp他们明白自己永远成不了真正的秦军战士,若能如秦军般为国尽忠、护家平安,纵使牺牲也有铭记,又怎会惧怕战斗?

    nbsp此刻,他们终于明白为何秦军无所畏惧——因为心中有目标,有希望。

    nbsp为国,为己;在公,在私。

    nbsp“心理防线已破。”

    nbsp“收服的机会来了。”

    nbsp赵迟嘴角微扬,露出一丝笑意。

    nbsp此时,赵迟费尽心力召集韩国降卒,只为解决降卒问题。

    nbsp若能将这十几万降卒纳入麾下,兵力即达二十万。

    nbsp如此规模的军队,稍加训练便可进攻赵或魏。

    nbsp毕竟秦始皇赋予他全权治理韩国,这是机遇。

    nbsp若能突破赵魏两国边界,定有巨大功绩。

    nbsp更重要的是,他借此增强自身实力。

    nbsp二十万大军助阵,经验值不可估量,先天境界指日可待。

    nbsp“很好。”

    nbsp“依我大秦律法,降者有两种命运:城池劳役或刑徒军。”

    nbsp“今日,我给你们新的选择。”

    nbsp赵迟神色肃穆,语气饱含期待:“自大秦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良机。”

    nbsp四周降卒目光炽热,齐望城头上的赵迟。

    nbsp“若诚心效力于大秦,愿接纳为己方一员。”

    nbsp“本将许诺给予特赦。”

    nbsp“只要为大秦披甲出征,听从号令,便可享有正式军人待遇,列入预备军人序列,每月领取半薪。”

    nbsp“临阵杀敌,每斩敌一人,即可获正式军人身份及相应军功爵位。”

    nbsp赵迟声音洪亮,振聋发聩。

    nbsp顷刻间,阳城内外无数降卒震惊不已,难以置信的表情写满面庞。

    nbsp赵迟未曾料想提出的条件竟如此优厚,这对降卒而言无疑是重生之机。

    nbsp他的提议无疑是巨大恩典——相较于沦为奴隶或充当炮灰,这份选择既保全了尊严,又赋予他们成为秦军战士、拥有平等权利的机会。

    nbsp只要忠于秦帝国,即可成为预备军人,享受半薪待遇。

    nbsp对于已沦为奴籍者,这更是难得的福祉;投身战场后,还能彻底摆脱降卒身份,融入秦军体系。

    nbsp这是赵迟带给他们的新生与未来希望。

    nbsp此刻,降卒内心百感交集,激动难安。

    nbsp“将军,”

    nbsp屠睢神情严肃,开口道,“自我国施行变法以来,对降卒仅采流放或编入刑徒军两种处置方式。”

    nbsp“此举是否违背律例?若奏报咸阳,恐招责罚。”

    nbsp章邯连忙附和:“将军,此事还需慎重考虑?若被大王追责,恐难辞其咎。”

    nbsp两位将领不知将军决策,若早知详情,必全力劝阻,因这关乎十几万降卒生死。

    nbsp但他们低估了赵迟决心。

    nbsp降卒满怀期待注视赵迟,目光充满恳切,心中忐忑不安。

    nbsp他们的命运全系将军一念之间。

    nbsp“够了!”

    nbsp赵迟厉声喝止。

    nbsp“将军息怒。”

    nbsp屠睢与章邯忙跪拜。

    nbsp韩将军受命镇守韩国,掌管军务,在外作战无须事事听命于君。

    nbsp我国处置降卒确有缺失,若我不纠偏,岂非纵容问题延续?

    nbsp纵观列国,战乱持续八百年,我大秦应运而兴。

    nbsp大王志在天下一统,结束纷争。

    nbsp秦与诸国之战,实为同族之争。

    nbsp无论韩、齐、楚、燕、赵、魏还是秦帝国,皆同宗同源,共享炎黄血脉。

    nbsp多年战乱,谁能悟得彼此本为一体?

    nbsp兄弟相争虽非良策,但秦帝国以战止乱,功不可没。

    nbsp韩军虽败,亦属炎黄子孙。

    nbsp若一直视降卒如敌,又怎能凝聚全族之力实现天下统一、民族安定?

    nbsp赵迟认为,天地广阔,华夏本是一体。

    nbsp秦帝国以战止戈,是为正义之举。

    nbsp民众常受权贵蒙蔽,而秦当承此重任,引领族人脱离困境。

    nbsp今日,我愿为秦、为天下、为炎黄血脉迈出第一步,改革对待降卒的旧制。

    nbsp即便将来大王怪罪,我亦愿独自承担,绝不推诿他人。

    nbsp赵迟言辞笃定,神情刚毅。

    nbsp此言一出,秦军将士与降卒皆感钦佩。

    nbsp尤其降卒,眼中满含感激。

    nbsp赵迟言语真挚,每句都直击人心。

    nbsp诚然,各国纷争不断,伤亡无数。

    nbsp但正如赵迟所言,谁又能忘却诸国同根同源?

    nbsp长久以来,各方对抗,百姓深受其害。

    nbsp今是结束之时。

    nbsp尽管各族分属不同邦国,却终归同宗同源。

    nbsp此时,城外近二十万民众默然无声,连天际似亦屏息。

    nbsp片刻后,

    nbsp“将军仁厚。”

    nbsp“我愿以命相随,效力大秦。”

    nbsp“将军仁厚。”

    nbsp“愿追随将军……”

    喜欢。

第31章 他借此增强自身实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