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章 此景与斩敌将无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若能归我军所有该多好。”

    nbsp屠睢低头看着遍地尸体,叹息不已。

    nbsp“勿再多言。”

    nbsp“敌即敌,无须怜悯。”

    nbsp相比之下,章邯更为冷峻。

    nbsp这些人横陈于此,只为取己与战友性命。

    nbsp既是敌对阵营,自不容情。

    nbsp此乃战争本性。

    nbsp“看这情形,似有人逃脱。”

    nbsp屠睢凝视宫门,低声说道。

    nbsp“废物!”

    nbsp“畏首畏尾之主不配称王。”

    nbsp章邯愤然斥责。

    nbsp旋即醒悟:“但他们绝非完全脱身。”

    nbsp“撞开宫门!”

    nbsp章邯下令。

    nbsp不多时,大批秦军推动冲城锤重重撞击宫门。

    nbsp宫门轰然倒塌。

    nbsp秦军涌入宫内。

    nbsp秦军入侵后,宫中陷入混乱。

    nbsp杀戮未停。

    nbsp约两小时后,邯郸城大局已定,所有敌对势力被彻底清除。

    nbsp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堪比南阳之战,赵军的顽强使秦军震惊。

    nbsp城中近万名赵军选择投降,其余四万余人殊死抵抗,最终全军覆没。

    nbsp“战争。”

    nbsp“杀戮。”

    nbsp“残酷。”

    nbsp“或许这就是宿命吧。”

    nbsp赵迟乘战车入城,道路满是尸体,血迹染红路面,景象令人无法形容。

    nbsp但以他此时的心境,仅能浮起些许浅淡情绪。

    nbsp“同室操戈,终究非光耀之举,徒增消耗。

    nbsp然欲实现华夏统一,唯有以战止战才是正道。

    nbsp若任由乱世延续,炎黄子孙永无安宁。”

    nbsp身处此世,凭前世所学,赵迟看得透彻。

    nbsp此刻,

    nbsp屠睢与章邯疾步出宫,见赵迟端坐战车,连忙拱手行礼:“禀告将军,战事已结,邯郸全境平定,**宫已被我军掌控。”

    nbsp“然而,赵国多位重臣已然逃离。”

    nbsp“我军攻势凌厉,但敌方撤退更为迅速。”

    nbsp屠睢与章邯神色间流露惋惜之意。

    nbsp“权贵向来胆小,逃离战场实属平常。”

    nbsp“况且赵偃苟活总好过丧命。”

    nbsp赵迟语调平静,对赵偃的逃脱并无意外。

    nbsp当年秦灭韩国之时,韩王亦借密道仓皇出逃,显见此宫内必有类似的逃生通道。

    nbsp不仅赵国如此,其他国家乃至秦帝国本身,皆存此类密道。

    nbsp赵偃信任郭开,若有郭开在,或许还能应对廉颇与李牧。

    nbsp更重要的是,需有人制约这二人。

    nbsp若赵偃身亡,另立新君,局势只会更加复杂难控。

    nbsp一个愚钝的赵偃反而易于操控。

    nbsp因此,即便攻破城池,赵迟并未急于追捕赵偃,因他本就不愿赵偃轻易丧命。

    nbsp赵偃存活比死亡更有意义。

    nbsp“然将军,我军竟获意外之利。”

    nbsp章邯笑着望向屠睢,续道:“赵偃狼狈逃窜,赵国重臣亦然,多数家眷仍在城中,太子赵嘉及赵偃之子也在宫内滞留。”

    nbsp“此乃天赐良机。”

    nbsp赵迟稍作思索,问:“赵国太子是赵嘉还是赵迁?”

    nbsp“似是赵嘉……”

    nbsp章邯答道。

    nbsp“无甚用处。”

    nbsp赵迟摇头叹息。

    nbsp“将军何意?赵嘉乃赵国太子。”

    nbsp章邯满脸不解。

    nbsp据情报显示,赵偃自幼骄纵,娶歌姬为后,赵嘉虽为太子,却非歌姬所出,歌姬之子名为赵迁,而赵偃最宠爱此子。

    nbsp赵迟冷眼环顾众人,开口道:“表面上赵嘉为太子,实则赵偃对其不甚重视。”

    nbsp“否则,何以赵嘉与母子能脱身,偏留他在此?”

    nbsp赵迟冷笑一声,“既无利用价值,可惜了。”

    nbsp屠睢与章邯面露失望之色:“虽攻克邯郸,但文武官员及其家眷多已逃散,未能擒获要员。”

    nbsp赵迟沉声下令:“邯郸已被严密围困,任何人不得出入,违令者格杀勿论。”

    nbsp他又道:“作为赵国都城,外派大臣与将领的家眷尽在此地,包括廉颇、李牧等人的家属亦在此。”

    nbsp屠睢与章邯互视一眼,随即跪拜:“属下即刻派人抓捕这些家眷,日后若赵军不降,可将他们当作人质,削弱其士气。”

    nbsp赵迟点头:“邯郸初定,须约束士兵,以防滥杀无辜。

    nbsp然对挑衅我军精锐者,无论身份,皆不可留情。”

    nbsp李青在一旁聆听,待赵迟询问意见时,他答道:“赵国实力仅次于我秦帝国,战力不可轻视。

    nbsp若非将军英勇破城,又传授防御兵阵之法,我军伤亡恐超五万。”

    nbsp李青正色道:“此役令我深知,即便面对强敌,亦不可疏忽大意。”

    nbsp赵迟微微颔首:“你能有此觉悟,值得赞赏,足见你日渐成熟。”

    nbsp“赵国仅次于晋,放眼天下,除却秦帝国,恐唯有楚国可与之相抗,实不可轻视。”

    nbsp“然此战之后,赵国命运已然注定。”

    nbsp赵迟语带感慨。

    nbsp赵国的确强盛,若非秦亲征,此刻燕或已被吞并,赵国之势亦会更盛。

    nbsp除却秦,赵本具与列国抗衡之力。

    nbsp奈何秦兴,赵失此机。

    nbsp“此战首功非将军莫属,若非将军奇策,我军断难获此大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李青即刻答道。

    nbsp“够了。”

    nbsp赵迟止住他,“功劳赏赐,皆由大王裁决。”

    nbsp“攻下邯郸,吾已尽心尽力,若大王未善用良机,亦不关我事。”

    nbsp赵迟语气平静。

    nbsp邯郸一破,赵根基尽毁。

    nbsp赵偃携众逃窜,此景与斩敌将无异。

    nbsp赵国顿时陷入大乱。

    nbsp秦王于南阳之战时洞察战机,廉颇若出,王翦必随之,赵国将全面溃败。

    nbsp据赵迟推测,

第59章 此景与斩敌将无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