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都说中医是垃圾?我靠系统出手封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疫情现场,一碗汤药暖人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羊城,石牌村。

    nbsp这里是羊城最着名的城中村之一,也是此次流感疫情的“风暴眼”。狭窄的街道,拥挤的楼房,混杂的人口,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完美的温床。

    nbsp然而今天,笼罩在村子上空的压抑和病气,似乎被一股全新的力量冲淡了。

    nbsp村中心的那个旧篮球场,此刻已是人山人海。

    nbsp没有官方的横幅,没有华丽的舞台,甚至连像样的桌椅都没有几张,都是村民们自发从家里搬出来的。几张拼在一起的乒乓球台,铺上一块红布,就成了周翊聪的临时诊台。

    nbsp消息像长了翅膀,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街坊邻居的口耳相传,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羊城。天还没亮,这里就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自发地排起了长队,队伍从篮球场一直延伸到几条街巷之外,蜿蜒如龙,却又井然有序。

    nbsp一些穿着红马甲的社区志愿者和闻讯赶来的医学院学生,在现场帮忙维持秩序,分发号码牌。陈斌拿着一个大喇叭,扯着嗓子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汗水浸透了他的T恤,但他脸上的表情却是前所未有的亢奋。

    nbsp“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周神医说了,今天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绝不收摊!”

    nbsp几辆警车停在村口,几个警察站在不远处,表情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密切监视,防止事态失控”,但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场秩序井然、充满希望的自救行动。带队的所长看着那条望不到头的队伍,默默地对身边的下属说了一句:“让兄弟们都机灵点,别找事,也别让别人来找事。”

    nbsp上午九点,周翊聪准时出现在诊台前。

    nbsp他一坐下,整个嘈杂的现场奇迹般地安静了下来。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nbsp“来,第一位。”

    nbsp排在最前面的是昨天机场那个抱着孩子的母亲。她抱着孩子,一脸忐忑地坐下。孩子的小脸烧得通红,呼吸急促,昏昏沉沉。

    nbsp周翊聪没有立刻上手,而是先轻声安抚道:“别紧张,我先看看。”

    nbsp他伸出三根手指,轻轻搭在孩子细小的手腕上,双目微闭。这就是“切脉”。

    nbsp接着,他看了看孩子的舌苔,翻开眼睑观察,又凑近闻了闻孩子呼吸的气味。望、闻、问、切,中医最传统的四诊法,在他手中行云流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韵律感。

    nbsp陈斌的手机全程直播着这一切,镜头死死地对准周翊聪的每一个动作。

    nbsp“小朋友这是感受了时行疫毒,热毒壅肺,兼夹湿邪。”周翊聪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全场,“所以高烧不退,咳嗽气喘,神志昏沉。光用西药退烧,是治标不治本,热毒不清,烧很快又会起来。”

    nbsp他的解释通俗易懂,让周围的民众听得连连点头。

    nbsp“方子,还是我昨天公布的那个‘清瘟败毒饮。”周翊聪拿过一张白板,亲手将药方写了上去,剂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nbsp“但是,熬制有讲究。”他转头对身后的志愿者说,“把药材和锅拿上来。”

    nbsp几口巨大的不锈钢桶和一包包早已准备好的药材被抬了上来。周翊聪拿起一味药材,对着镜头和民众展示。

    nbsp“这是石膏。大家看,要选这种生石膏,质地洁白,纵纹理的。退大热,它是君药,一定要先煎半小时以上,把药性熬出来。”

    nbsp“这是金银花和连翘,清热解毒的,但不能久煎,否则有效成分就挥发了,要在最后十分钟再放。”

    nbsp“这是藿香和佩兰,化湿醒脾的,更要后下,闻到香

第172章 疫情现场,一碗汤药暖人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