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医书是死的,药是活的,人更是活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凝滞。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从头到尾没有说话,只是在慢悠悠喝着枸杞菊花茶的年轻人。
nbsp领导也看向他,温和地问道:“翊聪同志,你是这个计划的总设计师,你的意见,很重要。”
nbsp周翊聪放下保温杯,杯盖与杯身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nbsp“两位前辈的看法,都有道理,但也都有局限。”他一开口,就同时“得罪”了双方。
nbsp那几位老中医眉头皱得更深了,王博年院士的嘴角则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似乎在等着看这个年轻人的笑话。
nbsp周翊聪没有理会他们的表情,继续说道:“传统师徒制,教的是‘术,是经验,但容易陷入个人经验的壁垒,难以形成体系化的大发展。而完全用西医的框架来套中医,更是本末倒置。这就好比,我们有一套完整的、精美的中式建筑图纸,你非要用西方的砖石结构标准去一条条地衡量它,最后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合格。但你能说,故宫和天坛,是失败的建筑吗?”
nbsp这个比喻,让在场的人都是一愣。
nbsp“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哲学体系,是两种观察和解决生命问题的世界观。它们可以互补,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一个体系的标准,去强行‘阉割另一个体系。”
nbsp周翊聪站起身,走到了会议室的白板前,拿起一支笔。
nbsp“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不‘向后看,也不‘向前看。”他转过身,目光清亮,扫过每一个人,“我们‘向内看,也‘向外看。”
nbsp“‘向内看,是回归中医的本源。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背诵汤头歌诀的复读机,也不是会操作仪器的技术员。我们要培养的,是真正的‘医者。一个医者,首先要懂天地,懂四时,懂阴阳五行。其次要懂人心,懂七情六欲,懂世事变迁。最后,才是懂方药,懂针石,懂治病救人的‘术。这需要沉浸式的学习,需要对经典的深刻体悟,更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
nbsp“‘向外看,则是要打破门户之见。我们不排斥西医,相反,我们要主动去了解它,学习它。我们要知道CT、核磁是什么,要知道基因、蛋白是什么。但我们学习这些,不是为了用它来证明自己,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敌人——也就是疾病本身,也是为了能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去告诉他,我们中医是怎么看问题,解决问题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nbsp他的话,让原本对立的双方,都陷入了沉思。
nbsp“所以,我的建议是,跳出现有的教育框架。”周翊聪在白板上,写下了五个大字。
nbsp“神州国医大学。”
nbsp“我们要建立一所全新的、独立的、以中医思维为主导的大学。它的校址,不在城市中心,就在我的基地,那里有全国最大的百草园。它的老师,不问职称,不问学历,达者为师,罗正骨可以教正骨,道长可以教导引,甚至一个种了一辈子草药的老农,都可以来讲他的本草心得。”
nbsp“它的学生,不看高考分数,只看悟性、品性和那份救死扶伤的初心。它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并行,上午在田间识药,下午在诊室跟诊,晚上围炉夜话,解读经典。我们要让学生们,用身体去感受,
第175章 医书是死的,药是活的,人更是活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