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8章 回村拜年,苏建军的儿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秀兰头也不抬地说,手上的动作干净利落。

    nbsp苏建国点点头,走到另一口灶台前。

    nbsp那里放着一盆处理干净的猪肚、猪肠和猪肝,还有一个大大的猪头。

    nbsp这些都是昨天特意从市场买回来的新鲜货。

    nbsp他先往锅里倒了半锅水,加入葱姜蒜和自家配的卤料包,又倒了些老抽和料酒。

    nbsp34;爸,鸡蛋打好了!34;

    nbsp苏明富从外面跑进来,手里端着一大碗金黄色的蛋液,里面还拌着切碎的葱花和虾皮。

    nbsp34;好,放那儿吧。34;

    nbsp苏建国指了指案板。

    nbsp34;玉芬,肠衣泡好了没有?34;

    nbsp苏玉芬正蹲在厨房角落的大盆前,小心翼翼地清洗着肠衣。

    nbsp34;快好了爸,这肠衣真薄,我都怕洗破了。34;

    nbsp34;小心点洗,破了就不好灌了。34;

    nbsp苏建国说着,已经开始切肉馅。

    nbsp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他刀下很快变成细腻的肉糜,他加入盐、五香粉、料酒和一点白糖,顺时针方向搅拌上劲。

    nbsp王秀兰杀完鸡,把鸡放进滚水里烫毛,转头看见苏建国专注的侧脸,不由得笑了。

    nbsp34;当家的,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去年灌的肠全家都夸呢。34;

    nbsp苏建国抬头,也笑了。

    nbsp34;那是,这可是跟国营饭店大师傅学的配方。34;

    nbsp他抹了把额头的汗。

    nbsp34;来,明富,我教你灌肠。34;

    nbsp父子俩配合着,一人撑开肠衣口,一人用漏斗往里灌肉馅。

    nbsp苏玉珍好奇地凑过来看,被苏建国打发去剥蒜。

    nbsp34;去去去,别在这儿捣乱,一会儿有你忙的。34;

    nbsp院子里,王老爷子跟老太太则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开始择菜。

    nbsp34;老头子,你看建国多能干。34;

    nbsp老太太小声说。

    nbsp34;秀兰嫁给他,真是福气。34;

    nbsp王老爷子点点头,吐出一口烟圈。

    nbsp34;是啊,谁能想到啊,当初以为找了个稳当的工人,现在生意做得这么大,对老人又孝顺。34;

    nbsp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锣鼓声由远及近,还夹杂着欢快的唢呐声。

    nbsp34;秧歌队来了!34;

    nbsp苏玉珍第一个反应过来,丢下手里的蒜就往院门口跑。

    nbsp苏建国也放下手中的活。

    nbsp34;明富,看着锅,我去看看。34;

    nbsp院门外,一支穿着鲜艳服装的秧歌队正热热闹闹地走来。

    nbsp打头的是两个踩着高跷的34;大头娃娃34;,后面跟着穿红挂绿的秧歌队员,有扮成老渔翁的,有扮成小媳妇的,个个脸上画着浓妆,手里拿着彩绸或扇子,随着锣鼓点扭动着。

    nbsp34;哎哟,真热闹!34;

    nbsp王老太太也忍不住站起来,走到院门口张望。

    nbsp秧歌队看到苏建国家门口站着人,立刻停了下来。

    nbsp领队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汉子,头戴瓜皮帽,身穿大红对襟衫,手里拿着铜锣。

    nbsp34;恭喜发财!新年大吉!34;

    nbsp领队一边敲锣一边高声喊道。

    nbsp34;给东家拜早年啦!34;

    nbsp随着他的喊声,秧歌队立刻在苏建国家门前围成半圆,开始表演。

    nbsp高跷上的34;大头娃娃34;做出各种滑稽动作,逗得苏玉珍咯咯直笑。

    nbsp其他队员则排成两排,随着欢快的节奏扭起秧歌,彩绸飞舞,扇子开合,好不热闹。

    nbsp街坊邻居们听到动静,也都围了过来。

    nbsp不一会儿,苏建国家门前就聚集了二三十人,有大人有小孩,个个脸上洋溢着过节的喜悦。

    nbsp34;爸,咱们是不是该给赏钱啊?34;

    nbsp苏明富不知什么时候也跑出来看热闹,小声提醒道。

    nbsp苏建国一拍脑门。

    nbsp34;瞧我这记性!明富,快去我屋里,抽屉里有准备好的红包!34;

    nbsp苏明富飞快地跑回屋,不一会儿拿着一个鼓鼓的红包回来。

    nbsp苏建国接过,走到领队面前,双手奉上。

    nbsp34;辛苦各位了,一点心意,买杯热茶喝!34;

    nbsp领队接过红包,手指一捏就知道数目不小,顿时眉开眼笑。

    nbsp34;哎哟,东家太客气了!34;

    nbsp他转身对秧歌队喊道。

    nbsp34;兄弟们,东家厚道,咱们给东家多演一段!34;

    nbsp锣鼓声更加热烈起来,秧歌队员们也表演得更加卖力。

    nbsp领队一边敲锣一边即兴编起了吉祥话。

    nbsp“东家门前挂红灯,吉祥如意日日增!

    nbsp庭院宽敞福气旺,金银财宝堆满厅!

    nbsp老人健康儿孙孝,夫妻和睦百年好!

    nbsp来年再添新气象,福禄寿喜全来到!34;

    nbsp围观的街坊们听了都拍手叫好,有人还跟着节奏拍起手来。

    nbsp苏建国一家站在院门口,脸上都笑开了花。

    nbsp王老爷子更是高兴地直捋胡子,连连点头。

    nbsp秧歌队在苏建国家门前足足表演了十多分钟,最后在领队的一声锣响中结束了表演。

    nbsp队员们排成一排,齐声喊道。

    nbsp34;给东家拜年啦!祝东家新年发大财!34;

    nbsp苏建国连连拱手。

    nbsp34;谢谢,谢谢各位!也祝各位新年快乐!34;

    nbsp秧歌队又敲着锣鼓,热热闹闹地往下一家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围观的邻居们也都笑着散开,有几个相熟的还特意过来跟苏建国寒暄几句,夸他家年味足。

    nbsp回到院子里,苏玉珍还沉浸在刚才的热闹中,手舞足蹈地学着秧歌队员的动作。

    nbsp34;爸,您给了多少钱啊?他们怎么那么高兴?34;

    nbsp苏建国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

    nbsp34;十块钱,不多。大家大冷天的出来表演不容易。34;

    nbsp34;十块还不多?34;

    nbsp王秀兰从厨房探出头来。

    nbsp34;顶普通工人小半月工资了!34;

    nbsp苏建国走回厨房,继续他的卤味大业。

    nbsp34;过年嘛,高兴就好。再说咱们今年生意不错,该花的钱不能省。34;

    nbsp锅里的卤水已经沸腾,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nbsp苏建国将猪肚、猪肠和猪肝依次下锅,又加入几个煮熟的鸡蛋。

    nbsp褐色的卤汁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弥漫整个厨房。

    nbsp34;真香!34;

    nbsp苏明富深吸一口气。。

    nbsp34;爸,您这卤料配方能不能教我?34;

    nbsp苏建国用长筷子翻动着锅里的食材。

    nbsp34;想学?行啊,过了年我慢慢教你;

    nbsp厨房里,王秀兰已经开始炖鸡。

    nbsp肥嫩的母鸡在砂锅里随着滚水上下沉浮,加入姜片、枸杞和红枣后,很快飘出诱人的香气。

    nbsp34;当家的,鱼怎么处理?清蒸还是红烧?34;

    nbsp王秀兰问道。

    nbsp苏建国想了想。

    nbsp34;清蒸吧,爹娘牙口不好,清蒸的嫩。再说卤味已经够重口了,配个清淡的鱼正好。34;

    nbsp34;行,那我收拾鱼去。34;

    nbsp王秀兰拎着一条肥大的鲤鱼开始收拾。

    nbsp苏建国看了看灶台上的几口锅,卤味在沸腾,鸡汤在炖煮,米饭也已经焖上。

    nbsp他擦了擦手,走到院子里,深吸一口寒冷的空气,看着忙碌的家人,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nbsp上辈子的今天,他们在为温饱发愁。

    nbsp而现在,不仅衣食无忧,生意还越做越大。

    nbsp最重要的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nbsp这才是真正的年味啊,苏建国想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nbsp他抬头看了看大门上崭新的对联和大红灯笼,又望了望厨房里冒出的炊烟,听着院子里家人的说笑声,只觉得此刻的幸福,比什么都珍贵。

    nbsp转天,时间来到了大年初一。

    nbsp天刚蒙蒙亮,苏建国就醒了。

    nbsp34;当家的,这么早就起了?34;

    nbsp王秀兰揉着眼睛从被窝里探出头,昨晚守睡,守到十二点多才睡,这么早起,还有点迷糊。

    nbsp34;嗯,今天得回村给爹娘拜年。34;

    nbsp苏建国一边穿衣服一边说。

    nbsp34;你就在家照顾岳父岳母吧,路太远,我带明富去就行。34;

    nbsp王秀兰点点头,披上棉袄下炕。

    nbsp34;我给你煮碗饺子,大年初一可不能空着肚子出门。34;

    nbsp厨房里,灶台上的水已经烧开,咕嘟咕嘟冒着泡。

    nbsp王秀兰麻利地下了一锅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又切了盘肉肠,热了壶黄酒。

    nbsp苏建国坐在桌前,看着妻子忙碌的背影,心里暖融融的。

    nbsp这要搁上辈子,大年初一能吃上顿白面饺子都是奢望。

    nbsp34;爸,我收拾好了!34;

    nbsp苏明富穿着崭新的蓝布棉袄跑进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

    nbsp34;快吃吧,吃完咱们就出发。34;

    nbsp苏建国给儿子倒了半杯黄酒。

    nbsp34;天冷,喝点暖暖身子。34;

    nbsp爷俩就着肉肠,很快吃完饺子。

    nbsp苏建国从里屋拿出两个鼓鼓囊囊的布包,年货早就从去了,这一次去,就随便拿了几瓶酒跟几条烟。。

    nbsp34;路上小心点,雪天路滑。34;

    nbsp王秀兰提醒道。

    nbsp34;知道了,你回屋再睡会儿。34;

    nbsp苏建国把布包挂在自行车把手上,又检查了下绑扎的绳子。

    nbsp很快,苏建国跟苏明富便推着两辆自行车出了门。

    nbsp34;爸,咱们要是能有辆汽车就好了。34;

    nbsp苏明富推着车子往外走,幻想道。

    nbsp34;这样咱们全家人都能一起回村,也不用骑这么远的路。34;

    nbsp苏建国闻言,苦笑着摇头。

    nbsp34;现在上面还不允许私人买车,得再等几年放开才行。34;

    nbsp其实他何尝不想买?

    nbsp每次看到路上跑的上海牌小轿车,他都眼热得很。

    nbsp但眼下这光景,别说买不到,就是能买也不敢买。

    nbsp太扎眼了。

    nbsp爷俩骑上车。

    nbsp苏建国骑在前面,车把上挂着的年货随着颠簸轻轻晃动。

    nbsp苏明富跟在后面,时不时因为路面结冰而手忙脚乱。

    nbsp34;慢点骑,注意看路!34;

    nbsp苏建国回头叮嘱。

    nbsp34;这段路坑多,别摔着。34;

    nbsp34;知道啦!34;

    nbsp苏明富应着,却忍不住又说起汽车的事。

    nbsp34;爸,我听说南方已经有私人买车的了,咱们;

    nbsp34;别想那些没用的。34;

    nbsp苏建

第168章 回村拜年,苏建军的儿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