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局外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叔侄双城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左后悬挂主螺栓,标准扭矩185牛米,正负5!”底盘二组的组长张师傅,一个五十多岁、手指关节粗大、眼神锐利的老工人,抱着手臂站在一旁,声音洪亮地报着参数,“手腕要稳,吃住劲儿,听见那一声‘咔才算合格!别跟没吃饱饭似的!”

    nbsp肖铭翰深吸一口气,调整姿势,手臂肌肉绷紧,再次发力。扳手发出令人满意的清脆“咔哒”声。

    nbsp“嗯,这遍还行。”张师傅点点头,语气依旧没什么温度,“记住感觉!流水线上,一个螺栓拧不好,轻则异响返工,重则出大事!你这种细皮嫩肉的,能行?”

    nbsp肖铭翰抹了把汗,咧嘴一笑:“张师傅,您多骂几句,我学得快。”他这半个月,从最基础的拧螺栓、装卡扣开始,跟着张师傅摸遍了底盘组每一个工位。

    nbsp手掌磨出了水泡,工装上沾满了洗不掉的油污,但他眼神里的光却越来越亮。

    nbsp午休的汽笛声响起。工人们涌向食堂。肖铭翰没急着走,他蹲在刚组装好的底盘旁,手指拂过复杂的后桥结构和空气悬挂气囊,眉头微蹙。

    nbsp“看什么呢?”张师傅端着两个搪瓷饭盆走过来,递给他一个,“赶紧吃饭!下午电机组那边借调你去帮忙,他们搞那个新混动平台的电机耦合,卡壳了。”

    nbsp“谢谢张师傅。”肖铭翰接过饭盆,指着底盘后部一个连接点,“您看这个电控减震器的线束固定卡扣,位置是不是离排气管太近了?长时间高温烘烤,线束外皮老化会不会有隐患?”

    nbsp张师傅凑近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比划了一下距离,眼神变了变:“嘿!你小子……眼睛够毒啊!这位置是有点悬乎,以前老型号没这问题,这是新平台改布局留下的死角!我得跟工艺科反应一下!”

    nbsp下午,肖铭翰被借调到电机研发实验室。这里的气氛与嘈杂的车间截然不同,安静得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蜂鸣和工程师们低声讨论的声音。空气中飘散着绝缘漆和臭氧的味道。

    nbsp巨大的试验台上,一台结构精密的扁线油冷电机正在高速运转,连接着复杂的测试设备。

    nbsp几位头发花白的专家和年轻的华人工程师围在监控屏幕前,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几个关键参数标红闪烁。

    nbsp“肖先生,您来得正好。”项目负责人,一位姓刘的博士,看到肖铭翰仿佛看到了救星,“新设计的冷却油路在峰值功率下温升还是压不住!已经优化了三次结构,效果都不理想。按这个温升,电机寿命和稳定性都达不到设计要求。”

    nbsp肖铭翰凑到屏幕前,快速浏览着实时数据和结构图纸。他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拿起旁边拆解开的电机转子,手指仔细感受着绕组端部的扁铜线排列和绝缘处理工艺,又查看了冷却油道的铸造模型。

    nbsp“刘博,冷却油道的设计本身没问题,问题可能出在热传导的路径上。”肖铭翰指着绕组端部,“扁线电机端部绕组是发热大户,但我们现在的主要冷却路径是轴芯油冷,热量从绕组铜线传导到铁芯,再传导到轴芯被油带走,路径太长,效率损失大。”

    nbsp他拿起一支笔,在图纸的绕组端部区域画了个圈:“能不能在端部绕组外侧,紧贴机壳内壁的位置,设计一套辅助的喷淋冷却油路?直接对高温区域进行冲击冷却?就像给CPU散热片上加了个风扇直吹。”

    nbsp实验室里安静了几秒。负责的工艺总工推了推眼镜说道:“肖先生,这个思路……非常直接!但实现起来,密封和油路设计是巨大挑战!机壳内部空间极其有限!”

    nbsp“挑战就是用来克服的。”肖铭翰眼中闪着光,“王先生,我父亲的神龙集团旗下,宝马精密在微细管道铸造和特种密封材料方面有很深积累。

    nbsp我可以联系他们,看看能否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攻关。另外,”

    nbsp他看向刘博士,“我小叔,辽省的肖省长,他主管工业,或许能帮忙协调哈工大材料学院那边,他们做高温合金和热管理仿真很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肖铭翰的身份在这一刻展现出超越个人的力量。他的提议不再是一个普通“实习生”的突发奇想,而是融合了国际视野、技术直觉和深厚资源背景的可行方案。

    nbsp实验室里的气氛瞬间活络起来,工程师们开始围绕这个大胆的思路热烈讨论可行性细节。

    nbsp夜,盛京nbspnbsp海花岛

    nbsp结束了一天密集调研和会议的肖承功,回到省政府家属院的家中时,已近晚上十点。

    nbsp客厅里只亮着一盏暖黄的壁灯。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刚想倒杯水,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视频通话请求——来自海南文昌海花岛。

    nbsp接通画面,屏幕上立刻挤过来两张晒得微黑、眼睛亮晶晶的小脸。

    nbsp“爸爸!爸爸!”肖铭星和肖铭明的声音充满了兴奋,“我们今天跟着爷爷出海了!捞到好多鱼!爷爷还教我们认星座了!”

    nbsp画面切换,肖镇带着草帽、穿着老头衫的脸出现在镜头里,背景是星光点点的夜空和隐约的海浪声:“回来了?今天怎么样?”

    nbsp肖承功看着父亲眼中熟悉的关切,看着孩子们健康活泼的样子,一天的疲惫仿佛被海风吹散了不少:“还好,爸。去了趟抚顺矿上,有些感触。孩子们怎么样?没给您添乱吧?”

    nbsp“添乱?现在是我得防着他们俩把我实验室的宝贝拆了!”

    nbsp肖镇哼了一声,语气里却透着得意,“今天在船上还跟我讨论海水温差发电呢,虽然想法很幼稚,但敢想就是好事。比你小时候强。”

    nbsp父子俩聊了几句家常和工作。挂了视频,肖承功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准备批阅文件。邮箱里静静地躺着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铭翰”。

    nbsp点开邮件,没有客套话,只有一份简洁的技术简报附件,标题是《关于新型扁线油冷电机端部绕组喷淋冷却方案的初步设想》。

    nbsp邮件正文只有一行字:“小叔,附件是今天在宝马基地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和我想到的解决思路,想听听您的意见,特别是关于哈工大材料学院合作的可能性。铭翰。”

    nbsp肖承功点开附件,里面是清晰的结构示意图、热传导分析对比和简要的技术路线。

    nbsp他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多年的宏观管理经验让他一眼就看出这个思路的价值和背后可能撬动的巨大产业潜力。

    nbsp他拿起加密电话,直接拨给了省科技厅厅长:“老李,是我。有个关于新能源汽车核心电驱技术的事情,需要你们重点关注和协调一下……”

    nbsp窗外,盛京的灯火渐次熄灭,城市沉入梦乡。而千里之外的宝安,宝马基地的实验室里依旧灯火通明;海南的海花岛别墅露台上,肖镇正指着星空,给两个听得入迷的小家伙讲述着宇宙的奥秘。肖家两代人,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正步履坚实,向着未来奋力前行。

    喜欢。

第40章 叔侄双城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