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辽国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好面子的朱元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即便如此,胡惟庸对此仍颇为不以为然,未予支持。

    nbsp如今天下已定,当务之急,理当将重心转至朝堂政治之上。

    nbsp如今打天下已然功成名就,正是该收获利益之时。倘若常孤雏打破这般局面,恐无人会心生欢喜。

    nbsp胡惟庸已然确定,常孤雏既不属淮西一党,亦非浙东一派,而是心向朱元璋。但不管怎样,只要常孤雏非与自己同属一方,便可视作政治对手。

    nbsp虽朝堂诸大臣皆择选己方之人赴辽东任官,然就当下情形而言,此辈仅司办事之责,并无决策之权。

    nbsp若事办得妥当,那亦是分内之事;倘若事有差池,便须受惩处。

    nbsp此乃常孤雏所释之信号。对此,朝堂众臣心中多有不喜,然一时之间亦无计可施,只得暂且继续观望,静候常孤雏露出把柄。

    nbsp近段时日,朱元璋常召刘伯温问询政务。此事令李善长心生危机感。

    nbsp李善长既好名又重权,而刘伯温与他性情相仿,此处非指二人才能相当,而是言其于朱元璋而言,所具作用大致类同。李善长岂愿刘伯温取而代之。

    nbsp虽说当下李善长已位居国公之位,显贵至极。然于李善长而言,仍欲更上层楼,显贵逾昔。人多如此,贪欲渐盛,得陇望蜀。

    nbsp对于胡惟庸竭力拉拢淮西众人之举,李善长亦持默许之态。无论于胡惟庸,还是于他自身而言,这些淮西人皆乃其根基所在。有此辈支持,李善长等人方能于朝堂之上,获更多话语权。

    nbsp诸多武勋为朱元璋遣派至各地,胡惟庸与李善长竟纵容此辈于当地肆意扩张,巧取豪夺财富。

    nbsp因有李善长与胡惟庸在背后运筹帷幄,诸多事端并未传至朱元璋耳中。

    nbsp虽说今朝新建,诸多难题亟待解决,朱元璋之重心置于全国发展之上,一时无暇顾及胡惟庸等人之小动作,然此非谓朱元璋全无防备之心。

    nbsp都卫司已然着手扩员,渐次朝着全国各地蔓延拓展。

    nbsp论及人心,朱元璋无人能及,那帮随他一同打天下的弟兄们,或目光短浅,或眼光长远,他皆了如指掌。故而,有些防范准备,自是必不可少。

    nbsp现今李善长于朝堂之上,话语权与日俱增,而胡惟庸又乃心高气傲、不甘屈居人下之辈。朱元璋心下盘算,欲将胡惟庸擢升,以分李善长手中权势,再促使那所谓浙东一派发展壮大,令三方形成制衡之势。

    nbsp虽就目下情形观之,胡惟庸与李善长似为同路人。然人性如此,皆欲攀高求进,尤其是那些兼具野心与本事之人,往往行事更为激进。

    nbsp此前已将胡惟庸重新起用,且予以提拔。如今,亦是时候令胡惟庸再进一步了。

    nbsp于是,朱元璋降旨,将胡惟庸由太常寺少卿擢拔为太常寺卿。

    nbsp李善长常向朱元璋举荐胡惟庸入中书省,然朱元璋并不急于行事。毕竟不可一蹴而就将胡惟庸骤然提拔,须徐

第121章 好面子的朱元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