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新生的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用炭笔描的,却比书本上的还清楚。二楼是治疗室,摆着工程组改的消毒锅,虽然是铁皮焊的,却能把器械煮得滚烫。
nbsp另一栋是住院部,每层都有五间病房,病床铺着洗得发白的褥子,床头还钉了放水杯的木架。有回我陪老周大夫去查房,见他给一个生病的老太太盖被子,轻声说:“以前在地下城,生个病就怕没药,现在药房里的药能装半间屋了。”老太太攥着他的手笑:“可不是嘛,现在连打针都不疼了。”
nbsp2060年开春第三批住房交房时,东区早就像模像样了。楼前的空地上有人栽了桃树,刚发的新芽嫩得能掐出水;路边摆着石凳,是建筑队凿石头剩下的边角料,老人们吃完饭就坐在那儿晒太阳,手里捏着给孩子缝的布老虎;连马路都铺了碎石子,下雨时不踩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陆海天又在东区中心划了块地,说要盖商铺和官方服务大厅。商铺盖得跟地下城的样式差不多,每条主干道两侧都砌了平房,门脸留得宽宽的,窗户上装了木格扇。制定的售卖和租赁制度也沿用了地下城的老规矩。
nbsp我和老刀、谢铭商量着,又在东区买了个铺面,打算先干老行当,以后再情况。老刀的信息从他的腕表上发了过来。说他们那边的发展进度跟我们这儿差不多,昆市和苏市的新居住区也盖起了商铺,我们又合伙在那两地各买了一个,“往后说不定能连成网呢”,老刀兴奋的声音从腕表里传了过来。
nbsp头一个搬进东区商铺的是张婶,她把蒸笼摆在门口,白汽冒得老高,路过的人都能闻见馒头香。她给铺子挂了块木牌,写着“张婶馒头铺”,字是她上小学的儿子写的,歪歪扭扭却认真。接着是修鞋的李叔,他在门口摆了张旧木桌,桌上放着锥子和线团;还有卖布的王婶,把花布挂在竹竿上,风一吹飘飘的,像面小旗子。没半个月,商铺街就热闹起来了,有人喊“张婶给我来两个糖馒头”,有人问“李叔我的鞋啥时候能修好”,声浪能传到学校的操场上去。
nbsp服务大厅就在商铺街尽头,是栋青砖房,比别的屋子气派些——房檐下挂了块木匾,写着“东区服务中心”,是陆海天找人写的,笔力遒劲。里头隔了三间,一间负责物资兑换;一间办住房手续,墙上还装了个电子屏,整个城区的规划一览无余;还有一间是治安组的办公室。
nbsp盖这些的时候,总有人拉着陆海天说“够了够了,这样就挺好”,他却总往远处看。有回他带我站在东区一栋楼的楼顶上,指着北边的空地说:“往后还要盖仓库,盖工厂,让大家伙儿能在家门口干活能赚钱能把生活过好起来。”风一吹,他的头发乱了,露出好些白发,可眼睛亮得很,“灾变前咱有城市,有电灯有汽车,往后咱也能一点点恢复,甚至比以前还好——你看这学校,这医院,不都是开头吗?”
nbsp那天往下看时,正见孩子们在操场跑,书包上的红布条飘得像小旗子;医院门口,老周大夫正给一个小孩量体温,蓝布窗帘被风掀起个角;商铺街那边,张婶的蒸笼又冒起了白汽,甜香顺着风飘过来,软软地裹在人身上。小思趴在我怀里,指着图书馆的方向问:“爸爸说图书馆里有好多书,啥时候能去看呀?”
nbsp陆海天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快了。等秋天开学,就让你们去借书。”
nbsp风里带着点土腥味,混着馒头香和青草气,不呛人,反而透着点活气。我忽然这日子就像在做梦——那时大地冻得裂着缝,风刮在脸上像刀子,托尼和迪卡拉着我出门,总觉得日子没个头。可现在看着这一片亮堂堂的屋,听着满街的笑声,还有郎朗的读书声,才知道——日子不是熬出来的,是一点点建出来的。用手建教学楼,用心守孩子的课本;用手铺医院的水泥地,用心熬药房的药;用手搭商铺的木架子,用心记每笔账目。一点点拼起来,就成了家,成了盼头,成了往后的日子。
喜欢。
第19章 新生的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