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虞羲《见江边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nbsp解析:“秋波漱下趾”,“秋波”点明季节为秋季,“漱”字极为精妙,形象地描绘出秋天江水如水流冲刷般拍打着竹子根部的情景,展现出江水的力量。这不仅体现出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难,更突出竹子根部深深扎根土地,稳固而坚韧,不为秋波冲击所动摇。“冬雪封上枝”,冬季大雪纷纷扬扬,“封”字描绘出大雪如同一层厚厚的封印,将竹子的上枝覆盖。在如此严寒重压之下,竹子依然挺立,凸显其不畏严寒、枝干瘦劲、傲然面对困境的顽强精神,同时暗示竹子历经秋冬,始终保持着坚韧的特质。
nbsp3.nbsp葳蕤防晓露,葱蒨集羁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nbsp解析:“葳蕤”描绘出竹子枝叶繁茂的样子,展示出竹子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防晓露”表明竹子因其枝叶的茂盛,能够为自身遮挡清晨的露水,体现出竹子对自身的一种呵护,也从侧面反映出它生命力的旺盛。“葱蒨”形容竹子色泽青葱翠绿,充满生机。“集羁雌”运用了典故,指独居的雌鸟被竹子青葱茂盛的样子所吸引,前来栖息。此句从两个方面丰富了竹子的形象,一方面展现其自身生长的繁茂与生机,另一方面体现出它能为他物提供庇护,增添了竹子的温情与奉献精神,使其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nbsp4.nbsp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
nbspnbsp解析:“含风自飒飒”,当微风轻拂,竹子的枝叶便自然而然地发出“飒飒”声响字赋予竹子一种包容接纳风的姿态,“飒飒”这一拟声词,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风中竹枝摇曳的声音,为画面增添了动态感与听觉美感,展现出竹子在风中轻盈灵动的姿态,有一种潇洒自在之美。“负雪亦猗猗”,“负雪”描绘出竹子承受着积雪的重压,而“猗猗”则刻画了竹子即便在如此重压之下,依然保持着柔美下垂的姿态,显示出一种坚韧且优雅的气质。这两句动静结合,“含风”为动,“负雪”为静,全面而生动地展现出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神韵,凸显其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坚守自我、保持美好姿态的品质。
nbsp5.nbsp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
nbspnbsp解析:“金明”与“玉洞”运用了道教相关典故,在道教传说中,金明和玉洞往往代表着神秘、非凡之地。诗人在此以竹子生长之地与这些非凡之地相联系,暗示竹子虽生长在平凡的江边,却具有与传说中非凡之地相关的特质,其本身有着不寻常之处。此句通过用典,将竹子的形象从普通的植物提升到具有神秘、超凡品质的高度,以竹自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自认为自身具备出众的才华与独特的品质,为下文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埋下伏笔。
nbsp6.nbsp但恨非嶰谷,伶伦未见知
nbspnbsp解析:“但恨”二字直接点明诗人的遗憾之情。“嶰谷”与“伶伦”出自典故,传说伶伦在嶰谷选取竹子制作出美妙的笛子。诗人在此感慨自己所见到的江边竹子,虽具诸多美好品质,却并非生长在嶰谷,因而不能被伶伦发现并赏识。这实则是以竹子自喻,借竹子不被赏识的境遇,抒发诗人自己虽才华横溢,却无人发现、无人重用的苦闷与愤懑,将诗歌从单纯对竹子外在与内在品质的赞美,转向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情感抒发,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nbsp……
nbsp句译:
nbsp1.nbsp挺此贞坚性,来树朝夕池:竹子秉持着这般坚贞不屈的品性,生长在这日夜受江水涨落影响的池边。
nbsp2.nbsp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秋天的水波冲刷着它的根部,冬天的大雪覆盖着它的枝头。
nbsp3.nbsp葳蕤防晓露,葱蒨集羁雌:它枝叶繁茂可以遮挡清晨的露水,青葱翠绿引得独居的雌鸟前来栖息。
nbsp4.nbsp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微风吹过,它自然发出飒飒声响;背负着积雪,它依然柔美下垂。
nbsp5.nbsp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这竹子)与金明之地的竹子没有不同的形态,玉洞般的非凡特质它也具备。
nbsp6.nbsp但恨非嶰谷,伶伦未见知:只是遗憾它并非生长在嶰谷,没能被伶伦发现赏识。
nbsp……
nbsp全译:
nbsp竹子以坚贞不屈的品性,毅然挺立在那日夜潮起潮落的池畔。
nbsp秋天,江波轻拍它的根部,冬天,大雪覆盖它的枝头。
nbsp它枝叶繁茂,能为自己遮挡清晨的露珠;色泽葱翠,吸引了独居的雌鸟来此栖息。
nbsp微风拂过,它枝叶飒飒作响;即便背负着厚雪,依旧姿态婀娜。
nbsp这竹子有着与金明仙境之竹无异的风貌,玉洞灵物般的特质也蕴含其中。
nbsp只可惜它没长在嶰谷,致使伶伦不曾发现它的不凡。
喜欢。
第695章 虞羲《见江边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