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大药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3章 寿宴抓紧做宣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等叶夏王都走了,卢生才跳出来解释两句:“刚才节目让大家见笑的,大家可以看看我给诸位桌上准备的礼物。”

    nbsp众人这才注意到刚才三人发放的礼品,是一个还算精巧的竹编小盒子。

    nbsp“我们这礼物就是“嘉物共享”,虽然是给知州大人的贺礼,但我觉得,刘大人向来喜欢与民同乐,单独送一份礼给知州大人,他肯定也看腻了,这好东西,还是要大家一起分享。”

    nbsp郑公指着卢生,微微一笑,故意贬损卢生两句:“这小子,滑头!这个给主家送的礼,他问都不问一声,直接分给来宾了,这算送礼吗?”

    nbsp语气中却显得有些宠溺,就像在说自家儿郎,这话听着,就有些不一样的味道了。

    nbsp刘从德也就听明白了:“哪里,哪里,有个“与民同乐,嘉物共享”的名头,也算是不错,反正我收那些金银玉器也看腻了,来点不一样的挺好。”

    nbsp卢生拿起于夫人面前的盒子,介绍道:“这盒子打开,最上面有两张纸卷,这可算是我们亳州的特产。”

    nbsp一个胖子官员,一边吃,一边嘴还闲不住:问道:“这纸怎么能叫特产呢?”

    nbsp“宣城的宣纸,是不是宣城特产?湖州的湖笔,徽州的徽墨,歙县的歙砚,算不算当地特产呢?这位大人,不能眼里只有食物啊,不是只有食物才叫特产的。”

    nbsp这是在点他呢,那胖子略微尴尬,只能把手里的“冷冻棒子骨”放下,抹了抹嘴上的油……

    nbsp卢生拿出两张券:“我们这‘回春券可是好东西!你们手上的纸券,写着一百文,和两百文,这券有什么用呢?只要是在挂有“回字招牌”的商铺,就可以直接当铜钱花。”

    nbsp“那我为啥不直接用铜钱?”这馋嘴的胖官员,看似挑刺,实际上是个捧哏啊,刚好都问到了点子上。

    nbsp“回春券”携带更方便,你把这纸,放在信封里,一点也不扎眼,对不对?这就算放在梅花信笺里,过年往谁家福袋里这么一投,那也是神不知鬼不觉,就把大礼给送了!再过个把月,要过年了,诸位走亲访友也更方便啊。”

    nbsp“这东西,只能在亳州用吧?”捧哏继续问。

    nbsp“我们跟郑公都商量好了,这汴京的郑家铺子,乃至大宋的郑家铺子,也都会挂上‘回字招牌,各位如果今后到京中办事,也就更方便了。”

    nbsp郑公虽然是一介商贾,但看来在亳州也是熟门熟路,很多官员也都认识,大家看向主座旁边的郑公。

    nbsp郑公微笑颔首,点了点头,这也就算是认可了。

    nbsp大家也看出来了,这小掌柜是有郑公撑腰,也就多了几分信任。

    nbsp把回春券拿出来,仔细翻看,这印刷工艺极其精巧,几乎不可能仿制。

    nbsp“看来这回春券,还真的能当钱花?”

    nbsp“能不能当钱花,大家可以到“回字店铺”去试一试,反正这三百文,也都是知州大人分享的嘉物,诸位不妨一试。”

    nbsp也有一些商贾,之前是见过回春券的,便问道:“这回春券除了一百,两百,还有五百,一千的,卢掌柜怎么不拿出来看看啊?“

    nbsp这问题就有些冒昧了,卢生有些尴尬,喝了一口桌上的酒水:“各中内情,不便详说,不便详说……”

    nbsp商贾咕哝两句:“有啥不便详说的,就是抠门,不愿意送呗,拿两张最不值钱的来糊弄人。”

    nbsp“哎呀,差不多就行了,就是个彩头,你今天赴宴,还想吃回本不成?”

    nbsp……

    nbsp众人把面上的回春券纷纷拿起来,一个精瘦官员又发问道:“这盒子下面放的是什么?药材?倒是跟人参有几分相似。”

    nbsp卢生赶忙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大人真是慧眼如炬,想必精通医道吧?此物确实是人参,不过采挖自海外极寒之地,极其珍贵!比起人参那可是稀有千百倍,是郑公远渡重洋,跨越了整个东海,从一

第323章 寿宴抓紧做宣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