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世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出使朝鲜[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海,茫茫之水一望无际。

    几艘大船在顺风中风帆饱满,如飞鸟一般轻快,尖船头劈开波澜,白色水花飞溅绽放。

    「啊……」一个水手站在甲板上双手捧在嘴巴前,对着海面大声喊了一声。

    「哈哈!」众人哄堂大笑,有人嚷嚷道,「向二傻,你大字不识一箩筐,就要吟诗哩!」

    「哈哈……」

    船上荡漾着快活的声音。

    一个朝鲜人用生涩的汉语道:「贵使的船太快了,照这个速度很快就能看到我国啦!」

    这时候,船上才止住了喧闹,开始平静下来。

    不一会儿,船只停靠在了永宗岛。

    这是朝鲜通商的港口。

    虽然按照朝贡条例,朝鲜必须要与大明自由往来贸易,但朝鲜朝廷又不是傻子,他们当然明白进口多出口少的祸端。

    大量的白银、黄金外流,对于朝鲜来说损失是极大的,加剧了全国金银的稀缺。

    而且将商贾们限制在永宗岛,更有利于垄断和收税管理,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库收入。

    数载一晃而逝,永宗岛上的商贾越来越多,渐渐超过了千户,围绕着这群商人们的消费,也兴起了一座小镇。

    故而,朝鲜在永宗岛设立了永宗县。

    一行人登临永宗岛,受到了岛上汉商们的热切欢迎。

    尤其是天使抵临,更是让气氛达到最高峰。

    而作为使臣,绍武七年状元郎,夏完淳。

    显然,出使朝鲜对他来说,能够增添不少的资历问题,官场上又向上迈了一阶。

    年轻俊朗的夏完淳一出来,恭迎声不绝于耳。

    历经大半天的海上航行,在异国他乡听到如此熟悉的话语,这不禁让他心生欢喜。

    一场宴席罢了,宾主尽欢。

    翌日,朝鲜官吏就引着夏完淳,从汉水逆流而上,抵达朝鲜王都,汉城。

    经过多次战争的摧残,实际上汉城依旧存留着战争的残骸,外城区近一半沦为废墟,而朝鲜却无力修复。

    如同他们的景福宫,在壬辰倭乱后,就再也没能恢复如初了。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之处。

    不过,夏完淳却觉得不是如此。

    永宗岛富庶繁华,一年不说百万,十几万只是等闲,修复这些外城区绰绰有余,无外乎朝鲜朝廷对于平民的利益视而不见罢了。

    明使抵城之时,汉城为之大动。

    在之前,大明与满清在朝鲜大作战,几乎让京畿毁之一旦,但幸亏大明支持的世子李?B再次入主汉城。

    按照常理来说,大明对朝鲜有两次再造之恩,但在几年前,数万朝鲜精兵北上,除了两三万归来的,其余的尽然留在了辽东为兵。

    这让朝鲜上下极其无奈,这些年来,念兹在兹的就是将精兵收回。

    为何?

    实乃精兵为强大王权之本。

    朝鲜国王李?B虽然对明使的到来不怎么畏惧,但心中到底还是有些惴惴不安:

    「上国不知为何派遣使臣入我国?」

    领议政(内阁首辅)金?衷蚩人粤艘簧??砦康溃

    「应当是些许小事罢了。」

    「那不知可否能要回北上之精兵?」

    李?B放松了些,忍不住问道。

    右议政元斗杓则无奈回复道:「殿下,怕是很难了。」

    「我朝鲜兵马历经战事,已然成为了百战精兵,上国是不可能放手的,也不会放归。」

    「老臣妄言,上国也是我国得此精兵而不安分。

    」

    李?B闻言,忍不住翻起了白眼。

    简直是瞎说。

    朝鲜有了这些精锐,难道还会造反不成?

    无外乎国内的一些世家豪族们并不愿意王权大涨,毕竟拥有强大军队的国王,是最难控制的,也是最任性的。

    所以,这场拉锯战,国内外都有困难。

    但李?B仍旧不死心。

    左议政李景?]则看出了国王的急切,拱手道:「殿下,即使大军归国,我国也养不起啊!」

    「荒唐,区区两三万兵马,朝廷会养不起?全国近二十万兵马,也不多这些吧!」

    「殿下,据臣所知,明国的边军月俸为两块银圆……」

    此言一出,李?B为之一惊,说不出话来。

    「这,这也太多了吧!」

    朝鲜是个缺乏金银的国家,这是数百年来的共识。

    尤其是在明初,朱元璋对朝鲜分外不满,借朝贡来补贴家用,所以仅1379年1385年间,高丽向明朝的进贡就有黄金10400两、白银62000两、布匹65500匹、马7583匹。

    这几乎把朝鲜国内的金银洗劫一空。

    元朝在济州岛养的马,也大半被弄到了明朝。

    国库金银空了后,导致连定宗李芳果死后发引的仪仗中,其所用的金银钺都是假的。

    其狼狈可见一斑。

    后来,两边的太宗——朱棣和李芳远继位以后,由于两人相似的经历,导致双方关系逐渐缓和。

    在没了朱元璋把朝贡当抬杠手段的背景下,朝鲜的岁贡内容稳定在了黄金150两、白银700两。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要求,朝鲜也很难实现,因为朝鲜本国(几乎)不产金银。

    在1429年,明朝在朝鲜的再三请求下(前两次是1409年和1420年),蠲免了朝鲜的金银贡,改贡土产,这才卸下了朝鲜的负担。

    即使如今永宗岛通商,金银流入,但缺金少银的情况并未改善太多,因为朝鲜已经饥渴了数百年了。

    给普通士卒两块银圆,二两白银,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见到国王终于死心了,几个大臣才松了口气。

    而夏完淳,则住进了迎接中国「天使」的慕华馆。

    慕华馆前有一座迎恩门,其本叫迎诏门,后来明朝使臣薛廷宠来到朝鲜,改其为迎恩门。

    后来,迎恩门在壬辰倭乱时被毁,重修后明朝使臣朱之蕃于1606年重题「迎恩门」匾额,并落款「钦差正使金陵朱之蕃书」。

    当然,在日据时期,迎恩门被拆,后来韩国人在遗址上修建了独立门。

    天微微亮,迎恩门前就搭建一个结彩黄帐殿,并设黄屋、龙亭、香亭于帐殿正中,陈列金鼓、黄仪仗、鼓乐于其前。

    这是对大明天使抵达的「郊迎礼」礼节的一部分。

    朝鲜国王李?B身穿翼善冠衮龙袍,率宗亲、百官来到迎恩门。

    夏完淳身着官袍,衣带飘飘,手捧着圣旨,昂首挺胸。

    瘦弱的身躯,此时却显得格外的庞大。

    在他前方,李?B则带着大臣们则恭敬拱手拜下:

    「小王率宗亲、百官,恭迎天使抵临——」

    夏完淳回了一礼,然后一起将敕书供奉龙亭。

 

第三十八章出使朝鲜[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