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世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封王之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的基础上建立的。

    广南的阮氏,虽然建立官制,礼仪,但明面上却还是黎朝的官,在这方面还是等同的。

    这也是为何秦国怕两国联合的原因。

    因为再怎么说,阮氏与郑氏,同样都是李氏之臣,联合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其国主阮福濒自然同样难安,他愤怒道:“占城本为我国附属,明人占据也就罢了,如今竟然也敢冒犯与我。”

    话语间的惶恐,谁都能明白。

    占城并不小,约莫安南一府之地,有兵万余人,阮氏很难吃下。

    而明军却能一举拿下,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全把广南国给震慑到了。

    这种情况下,谁能不怕?

    面对广南的震惊,朱静不以为意,他持续动员着大军:

    “此战后,咱们就算拿下了安南的半壁江山,到时候论功行赏,会有爵位拿,成为名副其实的爵爷。”

    封爵。

    这是秦国拿出来的诱惑。

    作为亲王爵的秦国,它能够拿出最高的爵位,就是郡公了。

    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伯、子、男,七等爵位。

    最高的郡公,年俸三千石,可比大明之侯爵。

    伯爵以上,都是超品。

    子爵正四品,男爵正五品。

    至于秦王之子,则依照春秋战国的规矩,子为封君,女为郡主。

    同样,爵位提议参照大明,伯爵以上减等世袭到男爵就不动了,府子、男二爵,都只能传三代。

    这些京营士兵,之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安南,不就想着封爵吗?

    “为何不是大明的爵位?”

    这时候,有人提出了异议。

    “放屁,咱们是在为秦国打仗,自然是秦国封爵,你们基本上都是孤家寡人,就算是有家卷的,也可以接过来嘛!”

    朱静笑骂着:“不过,之前身上就有爵位,依旧还是大明之臣,勋爵之升,也是按照朝廷的规矩。”:???

    这番话,让许多人松了口气。

    不过,封爵的话题一出来,军队的士气骤增。

    尤其是,此时的秦国,近半军人,也就是五千兵,都是本地人。

    他们对于封爵,自然是大为欢喜,这是阶级的跃迁,改换门庭,在占城、西贡,几千年来都碰不到的事,今朝算是遇见了。

    消息从军中,传到了民间。

    一时间,秦国上下人群奔涌,许多人不断地打探着参军的情况,迫切地想要从军。

    秦国上下猝不及防,差点以为有人造反了,短时间内立马反应过来,紧急招募了一万士兵,算是稳定下来。

    由此,秦国上下的兵马,扩充到了两万之数。

    而很显然,刚刚开拓的西贡,占城,是养不活这两万人的,尤其是京营一日三餐,隔三差五吃肉的情况。

    对大明后勤压力,骤然大增。

    兵部上下,倒是急得不行。

    兵部尚书张同敞则坦言道:“陛下,安南之钱粮,月供十万块,臣听闻其兵马再扩,朝廷可就支用不起了。”

    张同敞来历不浅,他是张居正的曾孙,天启二年,明朝才给张居正平反。

    到了崇祯十三年,崇祯皇帝下诏追复张敬修(张居正长子)的官职时,授张同敞为中书舍人。

    被荫补为中书舍人后,其文才出众,后来被崇祯派往湖广,慰问那些藩王们,后来去云南调兵。

    这边说下,当年张献忠打到了张居正的老家江陵,强迫张居正第五子张允修出来做官,张允修不从,自杀,时年79岁。

    等到张同敞回来,崇祯朝廷就没了。

    由此,他就蜗居江陵。

    绍武朝立,对于那些不屈的前朝官吏颇为看重,他出来为官,一路升迁。

    历经十六年,终于在绍武十七年,也就是1664年,成了兵部尚书。

    闻听他的言语,皇帝不置可否,他脚步平缓,石砖铺就得地面走着很是安静,间歇生长的杂草显得也颇有几分意境。

    “据我所知,秦国是要北伐了吧!”

    皇帝随口问道。

    张同敞只能回复:“北伐顺化的阮氏,如此一来若是成功,就能收回安南二府。”

    他振奋道:“安南共十五府,其中阮氏占据二府,莫氏占据高平、武氏据宣光,郑氏占据十一府。”

    “拿下顺化后,虽然不说是半壁江山,但已然算是迈向一大步。”

    “安南收复,指日可待,陛下将可成就成祖皇帝的伟业。”

    “不急。”朱谊汐笑了笑,摆手道:“秦国的京营只有五千之数,我本想补充一二,但你们都是不允。”

    “毕竟京营靡费颇多,一月就得数万,是土兵的数倍。”

    “但你刚才也说了,安南的收复指日可待,九十九步都跨过去了,还差这一点?”

    “可是陛下,秦国已立,有二府之地,丁口数十万,怕是早就能独立了,如今依旧如饕餮般报销军费,其中猫腻颇多啊……”

    张同敞也没什么忌讳,对于秦国直言不讳。

    显然,在他的眼中,秦国一立,两方就是两国人,只是秦王是皇帝的子嗣罢了。

    “秦国贫瘠,听说最近又在搞什么解放奴婢,赐姓令,得乱上一阵子。”

    皇帝轻叹,颇有几分欣慰道:“不过,只要拿下阮氏,其就能自给自足了,到时候朝廷的负担也就不重了。”

    “可,陛下,秦国上书,要三千支火枪。”

    “给他。”朱谊汐沉声道。

    张同敞闻言,眉头一跳,拱手,严肃道:

    “我知道陛下宠爱秦王,但过于宠溺,对于朝廷来说弊大于利啊!”

    “仅仅是秦国,朝廷就耗费百万,一省之赋税。”

    说着,他竟然直接跪下,郑重其事道:“陛下子嗣颇丰,如今臣听闻,除了秦王、齐王外,您还在为辽王找寻藩国。”

    “二十余子,若个个都是如此,其靡费之巨,朝廷怕是也背不过来。”

    “臣冒死进言,亲藩之策虽好,但可不能过于频设啊——”

    “如此,还不如效彷前朝封至各省呢……”

    朱谊汐喉咙里有话要出,但听到这,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第九十三章封王之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