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世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缅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翌日,礼部收到来自于数千里外的滇国的消息:

    滇使求见,请求朝贡。

    对此,礼部上下是乐见其成的。?l毕竟就连闯贼都有一个康国,何况是西贼余孽的孙可望?

    内阁上下不置可否。

    归根结底,这一切还得看皇帝的意思。

    如果看孙可望不顺眼,自然就不认。

    皇帝一如既往地是利益至上主义,能得实惠的,必然是要占据的。

    缅甸那鬼地方既然都被孙可望占据了,那就不再封藩国了。

    既然准备册封,国号自然就是重中之重。?l

    孙可望也识趣,知晓投降就投降到底,他年岁大了,经不起折腾。

    故而,在国号上,他让人送来了两个:

    滇,缅甸。

    滇是其本就自称的国号,而缅甸则是旧称,早在元朝时就称之为缅甸了。

    朝臣们认为,滇是云南的简称,古滇国所在,让孙可望称之,怕是对云南有野心。

    缅甸则不然,自古则是外土。

    朱谊汐想了再想,想要给孙可望取个好名字,但世间哪有那么两全其美的称呼??l

    故而,他只能叹道:“论及国号,缅甸尤美,还是为缅甸吧!”

    使臣无奈,只能领旨谢恩。

    自然,其王爵只能是郡王衔,但考虑到拉拢孙可望的现实,皇帝恩准其用亲王礼节。

    即,如朝鲜这般,郡王级别享亲王待遇。

    对这门面工程,皇帝是极其大方的。

    只不过,朝贡的东西由于距离太远,粮食就算了,但其他玩意则不能少。

    毕竟缅甸崇山峻岭虽多,但物产丰富,金银铜铁富裕,不然的法国、葡萄牙怎么会接连不断要求通商呢??l

    礼部紧急磋商后,以每年黄金千两,白银两千两的标准作为朝贡礼。

    不多不少,是缅甸的接受范围。

    同时,通商自是不必提,这是对属国们的基本要求。

    不过孙可望也是识趣,第一次上门送上了大量的黄金,宝石,象牙等稀罕玩

    意,诚意倒是满满。

    朝廷也很满意,故而龙袍、官袍,印绶也是制定的较为齐全,从这论的话倒是略显亏本。

    皇帝离开后,使臣与礼部磋商时,提出了要求:

    “能不能请几个会阉割的师傅去缅甸?”?l

    听这话,礼部的郎中差点把口中的茶水吐了。

    他强忍住笑:“贵国还缺这?”

    使臣尴尬道:“虽然我国也有阉割牛羊的,但到底人是不同,要求挺高的。”

    “如今我王的后廷中多是女官,寥寥几个宦官,还是从云南带过去的……”

    此时,明朝的阉割技术很是精湛,基本切割丸子为主,精巧的很,但后果则是流血较多,很容易死去。

    而到了清朝,则是全割,香肠和丸子一刀切,简单方便,还容易止血,只要熟能生巧,就能活下来。

    故而,明朝的这种阉割技术要求高,一个不好就要人性命,死亡率极高。?l

    没有一点的文明水平的国家,很难掌握这门技术。

    宦官这种群体,只会出现在中央集权的国家,霸道且专权的君主,才能使用。

    中国直到西周初年,周公征讨奄国,将其男人斩杀,孩童阉割,才算是诞生了宦官这个群体。

    而其技术基础,无外乎农耕发达,导致牲畜繁荣,阉割技术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简单粗暴来说,文明水平不到西周的国家,很难拥有这项技术。

    很不巧,缅甸就没有,或者说不成熟。

    “此事易也。”郎中无奈道:“只有有钱,足以请上几位去缅甸了。”?l

    “对了,待过上一个月后,再一起回去吧,陛下准备了不少礼物。”

    使臣不解,待仔细了解后,才恍然大悟。

    其计有,四书五经,诸子注解,杂书史书等一万余册;和尚、道士三十余人;工匠,大夫、阴阳师、儒师百人。

    这不禁让其大喜过望。

    要知道当年,离开云南,孙可望带走的可多是士卒和官吏,工匠缺乏不提,最为缺少的就是诗书典籍了。

    这些人和书籍的到来,对于孙可望建立缅甸王朝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如,王宫内遵循的制度,祭天礼仪等内在制度文化,都是此时的滇国极其缺乏的。?l

    此时的缅甸,文明程度才刚摸到封建社会门槛,就差这临门一脚了。

    历史上助推这一脚的,则是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或者说是缅甸主动派人去莫卧儿吸收文化,从而塑造了缅甸的黄金时期。

    那为何不让大明来推这一把?

    “陛下为何这般大方?”

    走在长廊中,朱谋落后半步,亦步亦趋地跟着皇帝。

    多年的君臣生涯,关系紧密,朱谋倒是略显得开放些。

    “大方吗?”皇帝找个长凳坐下,如同公园一般,肆意地撒下大量的馒头碎渣。?l

    湖中大量的锦鲤,五颜六色,极其好看,争先恐后地吃着馒头渣,胖乎乎的份量极大。

    朱谋瞥了一眼皇帝手中的馒头,又大又白又嫩又圆,比人拳头大。

    这让他想起当年在西安,好不容易从孙传廷手中借来的粮食,那馒头黄白色,吃在嘴里也糙,不如这个馒头太多。

    在民间,这个一个白嫩大馒头,起码得三五文钱吧!

    而如今只能是变成鱼料,成为鱼的伙食。

    “我倒是不见得如此。”

    皇帝翻了个身,不再侧坐,背靠柱子,另一半大腿在湖上晃悠,很是揪心。?l

    “微臣不解。”

    “缅甸此时,就像是刚懵懂的孩童,什么都不懂,急需好人引路,让他识文断字,学习孔孟之道——”

    “您是想让孔孟之道弱化缅甸?防止其图谋云南?”朱谋恍然大悟:

    “这个法子实乃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

    “没办法,缅甸无法化为亲藩,那就把他变成咱们熟悉的模样。”

    皇帝叹道:“倒是可惜,缅甸确实是个好地方,孙可望眼光不错。”

    “陛下——”?l

    这时,忽有一宦官急促而来,刘阿福忙道:“锦衣卫指挥使求见,面色严峻,似乎是极为要紧。”

    “哦?”朱谊汐眉头一皱,太平盛世的,还有什么要紧事?

    .

    .

第三十三章缅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