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世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巨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夏日炎炎,整个北方都开始被烈日灼烧,而南方却已经入夏一个多月了。

    nbsp对于大明来说是酷热,但对于越国来说,却是正当时。

    nbsp越国建立在虾夷地,也就是日本后世所设的北海道。

    nbsp这里的纬度与东北差不多,虽然没有临近西伯利亚,但却依旧属于苦寒之地。

    nbsp越国建立时,国都姑苏只有万人,而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口增长的很迅速。

    nbsp在越国藩廷有意的控制下,朝鲜和日本百姓只是占据移民总数的一半,来自于大明的百姓,占据主导地位。

    nbsp做了德川家的女婿,越国凭借两国便利,金银铜的兑换比,每年就能获取二三十万块银圆的利润。

    nbsp也是如此,在所有的藩国中,虽然越国土地较为寒酸,但却是最有钱的。

    nbsp虽然这两年为了避免黄金白银流失,江户幕府开始收窄,但对于越国来说,财路依旧在。

    nbsp例如,越国把持着日本近一半的生铜出口,年盈利数万;出口数万石粮食入江户,也能得数万。

    nbsp而像是朝鲜,稀缺金银,铁矿倒是较多,故而也能获利。

    nbsp大量的金钱让越国有能力进行大范围的移民,每年上万汉民涌入,短短六七年的工夫,越国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二十万。

    nbsp其中汉人达到十二万,日民五万,朝鲜两万,再加上近万人的虾夷人。

    nbsp“殿下,人口不宜再多了!”

    nbsp政事堂宰相宗义真语重心长道:

    nbsp“如今我国耕地只有两万顷,不仅要养活二十万人,还要出口日本,朝鲜,已经不堪重负了!”

    nbsp越王闻言,神色一怔,旋即笑道:“那就继续开垦荒地。”

    nbsp“整个越国如此庞大,这才哪到哪儿啊,我的意思,至少要百万人才足够!”

    nbsp越王朱存楔认真道:“偌大的越国,咱们开垦的不到一成,这还远远不够。”

    nbsp“你要知道,秦国就有八百万人了,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我越国可不能只占人家一个零头吧?”

    nbsp“不然往外带出去,我的面子往哪搁!”

    nbsp宗义真苦笑。

    nbsp果然越王还是年轻气盛。

    nbsp不就是参加了绍武皇帝的万寿节吗?怎么回来就如此寂激进了!

    nbsp这时候,首相兰胜则不急不缓,拱手道:

    nbsp“殿下所言正是,二十万远远不够,百万才能充盈我越国,甚至臣估算,越国起码能养活三百万众。”

    nbsp“只是殿下,多年来的移民,您也是知道,耕牛,房屋,口粮,农具,缺一不可,平均每户人家要花费十块银圆,才能站稳脚跟!”

    nbsp“也就是说,还要八百万?”越国一算数字,立马就变了脸色。

    nbsp这笔庞大的数字,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松江府或者苏州府一年的赋税罢了。

    nbsp但对于越国来说,却是泰山压顶。

    nbsp这些年来凭借着土地和商贸,越国一年平均赋税在二十万块左右,如果算上额外的金银差价钱,一年差不多五十万。

    nbsp而其中,越王一家就要五万块私用。

    nbsp官员、军队的供养,则要十来万。

    nbsp剩下的三十五万中,至少要拿出十万来安抚移民,让他们尽快的扎根,从而创造财富。

    nbsp毕竟移民是让人过来生活的,可不是把人从船上转运到越国就万事大吉了。

    nbsp没有房屋和火炕,他们熬不过冬天;没有口粮,他们撑不到秋收;没有农具,他们无法开荒种田。

    nbsp毕竟那些碗筷家具什么的都带不过来,顶多带一口铁锅罢了,生产资料接近于无。

    nbsp就算这样,他们还要度过水土不服的困境,可谓是困难极多。

    nbsp这也是为何古代非必要,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的原因。

    nbsp在没有官府的帮忙下,普通的百姓想要在陌生的地方扎根发芽,三五年是最根本的,八九年算快的了。

    nbsp而往往大多数人则死在迁移的第一年。

    nbsp但朝廷帮忙,短短一年时间就能安稳下来,三年时间就能开荒种地,上缴赋税,形成良性循环。

    nbsp这也是朝廷户部支援数年的原因,藩国没钱粮,根本就招不到人。

    nbsp所以某些小说中不顾一切地迁民,然后就能让人扎根,只是做梦罢了!

    nbsp除非是那些世家大族和地主阶级。

    nbsp越国余下的钱粮,基本是都是修路,修城,修沟渠,开荒等等。

    nbsp可以说,目前的越国依旧处于建设阶段,还远远不到享福的时候。

    nbsp也是如此,越国的步兵只有两千人,水师商队五百人,丝毫不担心袭扰。

    nbsp那些虾夷人根本就敢来招惹越国。

    nbsp这样一来,每年顶多剩个十几万,得到猴年马月才能拉到人?

    nbsp而且如今金银转卖利润降低,日后移民困难了。

    nbsp“藩廷财政困难,可得想方法才是。”

    nbsp越国蹙眉道:“再继续下去,恐怕每年的移民都无法继续了,不然百万根本就是镜花水月了!”

    nbsp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苦笑起来。

    nbsp这里果真是苦寒之地。

    nbsp一年的收入不过过二十万,仅仅只能是自给自足,根本就没有扩张的余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就连移民都很困难。

    nbsp宗义真撇了一眼兰胜,不由的心下感叹。

    nbsp不愧是首相,一下子就让殿下转变了想法。

    nbsp兰胜微微一笑,似乎是胸有成竹:

    nbsp“殿下,越国一年一熟,比不上江南一年两熟,更没有什么桑蚕棉麻之利,可谓是贫瘠之所在。”

    nbsp“但祸兮福所依,我越国除了平原外,还有大量的山地,那里面可是有许多的矿产!”

    nbsp“只要藩廷肯下功夫,煤,铁,铜定然是有的,甚至还会有金银矿……”

    nbsp“是啊!”越王大喜:“没错,这天底下的矿藏都出自深山,我越国得天独厚,平原与山林具有,实乃大善!”

    nbsp“政事堂草拟诏书,招募百人,不五百人为掘金队,全力去往深山寻觅矿藏……”

    nbsp“寡人不吝奖赏!”

    nbsp“是,殿下!”

    nbsp众人纷纷拜下。

    nbsp越国有五县,国都姑苏,民众数万,是最大平原所在。

    nbsp而吴县在海边,水师驻地,大量的渔民以捕鱼为生;上虞、余姚则分布在姑苏附近,是对外开放的前沿。

    nbsp而乌伤县,则靠近山林。

    nbsp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有了山林,故而猎户们较多,这些额外的收入反而让他们比较快活一些,手头活泛几分。

    nbsp对于姜大奎来说,打猎是下下之选。

    nbsp在老家的时候,他就在铁匠铺里学了几年,除了最后被藏起来的打武器,铠甲等绝招外,其余的锄头,耙子等可谓是手到擒来。

    nbsp也是如此,来到越国之后,他就想要开个铁匠铺,但越国缺矿。

    nbsp无奈,他只能搬到了乌伤县,一来这里是内陆,比较安全,二来也能临近山林,能不能找到一些矿来。

    nbsp三来嘛,那些猎户们可需要做弓,做砍刀一类的,这也是个零碎好活

第四十一章 巨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