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世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立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藩王海外就藩,听上去是个好事。

    nbsp毕竟许多人宁为鸡头不愿凤尾。

    nbsp但在这个十七世纪,海外的情况与国内大不相同。

    nbsp就说水土不服问题,大明南方人去北方都容易出人命,更何况去海外了。

    nbsp吃喝拉撒,都不尽人意。

    nbsp哲宗皇帝的四个儿子,就已经继嗣了三位藩国,老大则继承大明皇位。

    nbsp据礼部统计,四十九位藩王中,绝嗣,也就是目前并无男丁存活,或者说是男丁都夭折的,已经多达八人。

    nbsp不过嘛,男人至死是少年,五六十还大展雄风的也存在。

    nbsp毕竟最年迈的也才六十来岁,努努力还是有机会的,不需要提前招嗣子。

    nbsp世祖皇帝的葬礼,隆重而又严肃,包括朝鲜,日本,缅甸等外藩君主也来了。

    nbsp宣武皇帝高坐龙椅,一身黄色龙袍尽显天子气派。

    nbsp在他身下,跪着五十几位君主,身着不一的团龙袍,体态年龄各异,但却无不恭敬,臣服于大明皇帝脚下。

    nbsp偌大的亚洲,几由其主宰。

    nbsp四十岁的年纪,正是政治的黄金时期。

    nbsp可以说这是一副历史时刻。

    nbsp这同时也是大明的盛世年华。

    nbsp宫廷画待诏们自然接到了任务,亲自见证了这个时刻,并且要求作画。

    nbsp油画,中国画,相互竞争。

    nbsp不过,相对写实的油画,更得君心。

    nbsp故而,整个葬礼期间,宣武皇帝虽然面色严肃,但却是打心底里高兴。

    nbsp藩王还是第一次如此齐全。

    nbsp锡兰王朱河成,第一次来到北京,参与到了这般时刻。

    nbsp作为第二代君主,他有幸来到北京,真切地见识到了大明的风采。

    nbsp开国君主朱赐,享年六十三岁,庙号太祖,谥号为高,即弘远启圣英武圣德孝高大王。

    nbsp礼部因为锡兰王国之事,争吵了数月,最后鉴于其是世祖认证的建文后裔,故而纳其为内藩,享受郡王待遇。

    nbsp因为是内藩,故而锡兰可以光明正大地从国内招募移民,这让朱河成喜不自禁。

    nbsp锡兰统一全岛数十年,汉人的规模虽然不断增长,但财政的压力让他们无法大规模的购买,尤其是南洋诸藩的竞争,故而其汉人数量只在五万左右。

    nbsp相较于百万的土着,汉人是真正的少数派。

    nbsp可惜,驻京贡使却表达了悲观:

    nbsp“殿下,锡兰太远,中国百姓并不愿去。”

    nbsp大明的概念包括了诸多藩国,故而藩国一般称大明为中国,或者中土、本土。

    nbsp“哦?”朱河成坐下窗口,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百姓,一时间感慨道:

    nbsp“中国寻常百姓的布袍,我锡兰也只有中产之家才买得起,难怪不愿意去。”

    nbsp“尽人事,总比咱们买卖来得强,中国人丁太多,总有贫穷的。”

    nbsp就在他二人议论时,忽然有人求见。

    nbsp“殿下,是南安伯!”

    nbsp“哦?”朱河成一愣。

    nbsp南安伯府虽然只是伯爵,但却出了一任首辅郑森,虽然死去多年,但却让南安伯府名声大振。

    nbsp更关键是,南安伯府在南洋经营海贸,船队无数,名声可是不小。

    nbsp“外臣郑克臧,拜见殿下!”

    nbsp年近五十的郑克臧文质彬彬,一点也看不出是勋贵子弟,身体匀称,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

    nbsp朱河成也忍不住上下打量:“郑伯倒是仪表堂堂,不愧是郑氏掌门人!”

    nbsp“不知郑伯有何事?”

    nbsp郑克臧轻声道:“外臣此来乃为私事!”

    nbsp原来,郑家的一直在南洋经营,诸多藩国的开拓、建设、外贸,上千万人口的大市场,自然是得不断加固。

    nbsp可惜,勋贵们也乐于南向,让郑家利润大降,故而他们又向西,准备做印度的生意。

 

第二章 立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