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地合成营到北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7章 重塑华夏认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我刚才说的,只是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实操路径。”

    “但是,我们必须在理论上找出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历史规律,在历史规律上建立理论基础,让我们党的干部和基层党员都明白这个道理,在执行层面才不会走形。”

    “那么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我们华夏老祖宗和革/命先辈们,他们都做了什么,以至于令后世高达90%以上的百姓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张隽豪的问话,又让大家进入了思考状态。

    历史上,从商朝末期,生产力的发展,青铜工具的出现,奴隶制的农奴庄园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分封制下的奴隶社会崩塌,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小农经济的转型和成型时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由此发生改变,进入封建社会。

    秦始皇统一六国,让华夏成为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给华夏一统的族群认同在统治精英的政治觉悟中播下了一颗生生不灭的种子。

    那就是要建立一个政治共同体,运用各种政治手段,去统合各族的经济利益,形成经济共同体。

    当政治共同体下的经济共同体的以形成,说明各方经济利益都等到了尊重和照顾,在此期间,就会形成各种有利于经济共同体稳定和顺畅运行的规则和价值观。

    就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就是文化,行为文化,价值观文化,不尊重这些文化就有社死的可能,这就形成了文化认同。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文化认同是族群认同的雏形,它是以经济共同体为基础,政治共同体为保障的。

    当文化认同面临外族或外国时,就会转化为族群和国家认同,简称国族认同

    它的表现形式是民族自尊,文化自信,国家自强的优越感。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坎坷曲折的。

    它要经历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民族间的通婚,风俗习惯的趋同,政治上的包容,宗教信仰的尊重。

    对内有凝聚力,就是团结;

    对外有排斥力,同仇敌忾。

    如此国族认同就成了华夏民族的共同理念,成就中华文明。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四大文明,仅存中华文明,而其他文明成了历史名词,叫古文明。

    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因为他们都断代了,没有延续的生命力。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只有中华文明传承了下来,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政治、军事、经济,都把其它古文明踩在脚下。

    又在后世重新复活,已经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黎明前曙光。

第557章 重塑华夏认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