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雄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宵小沐猴冠,英雄抖虎威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84189),青州是黄巾寇暴的大本营之一。桓灵无道,天灾频仍,该地受害尤甚,乱匪多如牛毛。

    (中平五年)冬十月,青、徐黄巾复起,寇郡县。《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青、徐地区灾害频繁,查《后汉书孝灵帝纪》可知,文多不载。本书开篇,徐州大旱有佐证可考。

    当时的青州刺史是袁绍“擅自署置”的臧洪。洪入青州,战于黄巾,两年方告平息。

    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魏书七臧洪传》

    臧洪上一任青州刺史是焦和。与孔融出镇青州同时代。

    焦和在青州(190191),昏乱放纵,色厉内荏。军械虽利,兵甲虽众,却“望寇奔走,未尝交接”。临阵之时,又屡求神?,醉心巫祝,最终“州里萧条,悉为邱墟”。

    初平中,焦和为青州刺史。黄巾遂广,屠裂城邑。和不能御,然军器尚利,战士尚众,而耳目侦逻不设,恐动之言妄至,望寇奔走,未尝接风尘交旗鼓也。入见其清谈干云,出则浑乱,命不可知。州遂萧条,悉为丘墟也。《九州春秋》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孔融与焦和的人生路线倒是颇为相似。皆挂名牧守,却志大才疏,名实相悖,为害一方。

    融在北海,盛气凌人,欲争霸天下,与群雄邀功。遂大举募兵,炫耀锋威,摆出一副“气吞寰宇”的架势。

    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九州春秋》

    汉末兵制不立,武备废弛。禁军军士,素来荒于操练,乃至收拢市井无赖和商贩饥民混入中军。

    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之人;虽有乘制之处,不讲戎阵,既不简练,又希更寇,虽名实不副,难以备急。《魏名臣奏》引自《魏书十三王朗传》

    董卓上洛,最初仅凭“三千步骑”便控制朝政,玩弄权柄。灵帝时已经不得不放权州郡,使自募兵甲。东汉兵制颓靡可见一斑。

    孔融的前半生,久在东都,对兵制败坏的情况大约也有所认识。故招募轻侠无赖、亡命奸臧,以为羽翼。

    然其(孔融)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九州春秋》

    至于地方豪杰,尤其是州郡门阀(即所谓“冠盖”),则被孔融疏远。与陶谦,公孙瓒的行为模式几乎一脉相承。

    王子法、刘孔慈凶辩小才,(融)信为腹心。左承祖、刘义逊清隽之士,备在坐席而已。《九州春秋》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魏书八陶谦传》

    汉末三国,地方藩镇对待州郡豪族的态度,大体分为三类。

    其一是“大力镇压”,以公孙瓒、陶谦、袁术、孙策、早期刘备为代表。

    其二是“且用且防”,以曹操、孙权、刘表、中后期刘备为代表。孙权玩得最溜。

    其三是“宽以济宽”,以袁绍、刘璋为代表。

    而孔融镇北海的八年时间(189196),恰好处在二袁阵营相互攻杀的敏感阶段。

    虽然诸书均言、孔融“悠游其间,无所依附”。实际以其行事风格看,镇压地方豪门,重用剑客无赖,与公孙瓒阵营可谓一脉相承。

    (融)但能张磔网罗,其自理甚疏。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九州春秋》

    考虑到公孙瓒所署青州刺史田楷屯齐国,瓒所署平原相刘备屯高唐,均在青州,与融为唇齿。恐怕孔融的政治立场,应该是“亲公孙”的。或者说,其执政风格,明显受到公孙瓒派系的影响。

    另一方面,孔融与公孙瓒盟友袁术不睦,公开骂术“冢中枯骨”。可见融颇放纵,刚戾多忤。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融连年倾覆,事无所济,遂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

    孔融在北海,虽然大力镇压门阀,重用“轻剽猛士”,军力却依然孱弱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幽州兵乱,南寇北海。融出为安抚,欲引为己用。未几,兵复叛,亡走他郡,融望兵兴叹。

    幽州精兵乱,至徐州,卒到城下,举国皆恐。融直出说之,令无异志。遂与别校谋夜覆幽州,幽州军败,悉有其众。无几时,还复叛亡。《九州春秋》

    黄巾大帅管亥来袭。孔融故作高明,临阵豪饮,两翼夹击,反被管亥打得丢盔弃甲,竟连北海都回不去了,躲在南县瑟瑟发抖。

    黄巾将至,融大饮醇酒,躬自上马,御之涞水之上。寇令上部与融相拒,两翼径涉水,直到所治城。城溃,融不得入,转至南县,左右稍叛。《九州春秋》

    “稍叛”即陆续背叛,“稍”于古文中,指渐渐。

    “管亥寇北海”的具体时间,请恕云某无能。

    以兴平元年(194)刘备转入徐州,而太史慈随即南附刘繇,可知下限当在初平四年(193)。而青徐黄巾肆虐青州,当在初平二年(191);翌年即转入兖州,为曹操所败。

    故“管亥寇青州”当在191193。

    融命在旦夕,赖东莱豪族太史慈,出奔平原,求师旅于刘备。

    时,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

    彼时的刘备,三十出头,只是公孙瓒私署的伪国相,麾下兵甲不过数千。备闻讯,领兵三千入北海,击溃管亥,孔融得救。

    同为招揽“亡命奸臧”与“轻剽武人”,孔融与刘备的战斗力,却差天共地,不忍卒睹。

    融自败于管亥,“连年倾覆,不能自存”,竟被逼得“弃郡而走”,东徙徐州。后迁青州刺史。

    连年倾覆,事无所济,遂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后徙徐州,以北海相自还领青州刺史,治郡北陲。《九州春秋》

    考虑到孔融的青州刺史,乃刘备于兴平元年(194)表奏,且备提领徐州亦在同年。可知彼时孔融托庇于刘备。

    (融)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孔融镇北海八年,在郡第六年被表为青州刺史,是年为兴平元年(194)。

    这恰好是刘备提领徐州同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刘备是孔融外藩倚仗,还可从《九州春秋》中左丞祖与孔融对话中略窥一二。

    左劝融“自托强国”,融不听而杀之。

    丞祖劝融自托强国,融不听而杀之,义逊弃去。遂为袁谭所攻。《九州春秋》

    从孔融依靠刘备、太史慈而收复北海,可知其并非完全中立;左氏所谓“强国”,很可能是指代袁绍或袁术。而融拒绝托庇于“强国”,可知彼时其倚仗“名位不显”,当指刘备。

    兴平元年(194)陶谦死。刘备与典农陈登、北海相孔融商议对策,二人皆支持备牧徐州。

    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蜀书二先主传》

    陈登为下邳豪族,在备身边并不奇怪。孔融是北海国相,当时是怎么跑到刘备身边去的?还对着备大骂袁术“冢中枯骨”?

    恐怕兴平元年(194)的孔融,早被流寇打得丧师失地,屈身刘备幕府了。

    彼时刘备妄自尊大,效法公孙瓒授田楷为青州,亦授孔融为青州,以为藩卫。可谓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结果…呵呵。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托庇刘备”的这段屈辱历史,史册虽未明言,但综合各方材料,是显而易见的。

    融为袁谭所攻,流矢雨集,戈矛内接。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建安元年(196)袁谭出为青州刺史,其实最初只是“都督青州”,刺史头衔是袁绍外藩曹操表奏的。

    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九州春秋》

    袁谭凶桀,攻袭北海。仰食于刘备的孔融哪是对手?仓皇求援于徐州。

    刘备彼时正与袁术交兵。即孙策所谓“刘备争盟淮隅”。

    刘繇决力江浒,刘备争盟淮隅,是以未获承命?补??暌病?《江表传》

    袁术认为陶谦死后徐州应该归属自己,当时还喜滋滋自领了“徐州伯”。没料到刘备截胡,遂兴兵进犯。

    术退保雍丘,又将其余众奔九江,杀杨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后汉书卷七十五袁术传》

    刘备与袁术打得不可开交,同年(196)“寓公”吕布又叛于下邳,备军败入广陵,穷困潦倒,人相啖食;是再也没有余力援救孔融了。

    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败,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英雄记》

    何况,袁谭本是刘备表奏的茂才(即“省级杰出人才”),以酬报当年(194)袁绍支持自己提领徐州的恩情。

    别说彼时刘备力有未逮,就算备兵强马壮,是否会救援孔融,也颇值思量。

    刘备与袁氏父子在幕后的肮脏交易,几乎难以启齿,读之寒心。

    刘备初属袁术集团公孙瓒麾下,后叛出袁术集团进入袁绍集团…难怪曹老板一方骂刘备反覆无常。

    如果考虑到刘备实为孔融的外藩倚仗(类似刘表之于张绣),那么袁谭击北海,是否得到刘备默许纵容、甚至有意挑唆,都难以定论。

    建安五年(200)刘备杀车胄以叛,兵败,入青州。袁谭闻讯,率部出迎,又引入冀州魏郡,袁氏父子待以上宾之礼。

    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蜀书二先主传》

    考虑到袁谭是摧毁刘备外藩(即孔融)的“罪魁祸首”,而二人关系居然如此和睦。孔融之败,到底是被谁出卖,也就一目了然了。

    袁谭兵势凶猛,流矢雨集,连攻累月。而孔融竟“凭几安坐,读书谈笑”。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后汉书卷七十五孔融传》

    最终城池崩毁,士众亡散。融孤身奔曹,自此开启为期十二年的“寓公生涯”。直至赤壁之战(208)前因言获罪,为魏武所诛。

    北海之战,孔融虽然每日谈笑读书,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城陷之日,却弃妻子而走,仅以身免,家室悉为袁谭所虏。

    城坏众亡,身奔山东,室家为谭所虏。《九州春秋》

    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张?《汉纪》

    孔融伏诛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彼时二子年仅八岁。

    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二子年八岁,时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魏氏春秋》

    考虑到孔融出奔曹操是在建安元年(196),那融二子无疑是入许县后所生。可知其旧日妻小,尽作袁谭阶下之囚,死生未卜。

    孔融在地方的八年,昏庸无道,行事悖乱,屡遭荡覆,命不可知;乃至托身于刘备,败亡于袁谭;城池化作烟尘,州郡悉为丘墟。逆乱之势,竟与焦和相似。故孔融自必讳言,时人以融高门,对此亦不多言。

    融自诩大志,却无甚才武,承焦和之昏弊,屡败于流寇;治下“奸民污吏,横行街市”,又欲“与群贤邀功”。

    虽治兵曜甲,构衅地方,却屡败于群盗,乃至“战士不满数百,谷不至万斛”。可谓凄凄惨惨戚戚。

    于时曹、袁、公孙共相首尾,(融)战士不满数百,谷不至万斛。《九州春秋》

    最可耻者,当属初平年间(190193)的“管亥之乱”。孔融竟被打得丧城失地,亡入南县,赖东莱太史慈与平原刘备,才苟延残喘。

    融不思进取,又“屡遭荡覆”,乃至兴平初年(194)居然足无寸土,屈身刘备;还与备沆瀣一气,谋夺徐州。

    若非陈寿和司马彪秉笔直书,这段关键的历史信息,险些要湮灭史册!

    然而备在徐州,未几亦败。故孔融为袁谭劫掠,奔走亡命。考虑到其家属妻女悉为谭所虏,其“临阵豪饮,读书谈笑”的丑态,着实令人齿冷。

    昏悖放纵至此,因言获罪,构衅魏武,也便理所当然了。何况孔融也缺乏华歆、王朗的自觉。

    袁术使孙策击江东。华歆镇豫章,闻策至,开城迎降,被待以上宾之礼。王朗镇会稽,兵败城下,浮舟泛海,自污乞活,孙策赦之。

    瞅瞅人家王朗,孔文举你可长点儿心吧!

    孔融虽是杰出的文学家,但他也是个糟糕透顶的军阀。

    似融般“兵微将寡、志大才疏”者居然能外镇八年,若非刘备襄助,恐怕早成“冢中枯骨”。

    云某偶然搜得居然有人夸孔文举外镇八年之“仁政”、“英明”,云某深感尴尬。

    那些人,与猛夸二五仔臧洪“忠义”者何其相似!

    那些人,你们可长点儿心吧!

    如此孔文举,有何立场指责袁公路“冢中枯骨”?

    活该其人因言获罪!

    当然了,孔文举于文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事实证明隔行如隔山,专业的人,还是应该多做做专业的事儿!

第十章 宵小沐猴冠,英雄抖虎威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