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5章 海军扩军,四海为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编制、指挥、后勤到训练,皆需井然有序。

    nbsp他转头看向诸葛亮,后者微微颔首,轻声道:“统哥所言极是。以我在荆州治水军之经验来看,若无系统指挥,舰队之间协同困难,遇敌则易被各个击破。”

    nbsp此言一出,众人皆陷入沉思。

    nbsp最终,陈子元开口,语气坚定:“好,那就先立制度,再定扩军。”

    nbsp军机处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各部尚书、参军、将领悉数到场。

    nbsp会上,庞统力主建立海军总署,统辖四大舰队,设参谋司、补给司、训练司、监察司等下属机构,分别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员负责。

    nbsp这一提议得到军机处一致通过。

    nbsp然而,当提案送入参议院时,却遭遇了一贯的敷衍与拖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那些老臣们或称“海军建设太过激进”,或言“耗费巨资恐伤民力”,更有甚者提出应削减兵力、暂缓造船。

    nbsp陈子元坐在案前,听着属下回报参议院的讨论结果,脸上神色平静,眼神却愈发冷淡。

    nbsp“又是这般模样……”他低声喃喃,似是对这早已预料的结果并无意外。

    nbsp刘备虽贵为皇帝,却素来信任陈子元的判断,也知其苦心,很快便在提案上盖印批红,使得扩军计划得以推进。

    nbsp但这种形式上的“拍板”,更像是对军机处的背书,而非真正的参与决策。

    nbsp看着那份已批复的诏令,陈子元心中却没有多少喜悦。

    nbsp他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色,洛阳城尚未完全苏醒,宫墙外的雪还未化尽,寒意渗骨。

    nbsp他曾期望这个帝国能在他的努力下,走向一个真正清明、高效、有制度保障的新时代。

    nbsp可现实一次次告诉他:旧势力仍在,腐朽仍未尽除。

    nbsp他叹息一声,低声道:“光有兵不行,还得改人。光改人也不够,还得改制度。”

    nbsp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推倒重来的时机。

    nbsp他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推动这座庞大的帝国机器转动起来。

    nbsp七日后,军机殿再次聚议。

    nbsp这次,陈子元带来了全新的方案。

    nbsp他命人将一幅巨大的海域地图展开,挂于殿中。

    nbsp图上标注着大汉沿海所有重要港口、航线、岛屿与战略节点。

    nbsp他亲自执笔,在图上划出四个区域:

    nbsp“北方舰队,驻守渤海湾与辽东水道,防御鲜卑与高句丽可能的海上威胁;东方舰队,掌控东海航路,保护商贸往来,震慑倭国;南方舰队,扼守南海咽喉,封锁扶南残部与林邑联军的反扑路线;西方舰队,驻扎西海(今孟加拉湾)沿岸,维持对印度洋诸国的影响力。”

    nbsp他说完,抬起头,目光扫过殿中众人。

    nbsp“每一支舰队,都将设立独立指挥官,直属海军总署,接受军机处节制。每季度进行联合演练,确保各部协同作战能力。同时,我会奏请陛下设立海军学堂,培养新一代军官,不再依赖旧将传承。”

    nbsp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仿佛已看到大汉海军在未来纵横四海、旌旗蔽日的画面。

    nbsp甘宁听得热血沸腾,抱拳道:“先生此举,真乃开天辟地之举!末将愿赴南海,亲率舰队,镇守边疆!”

    nbsp陈子元微微一笑:“你既有此志,我自然允准。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

    nbsp他转身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书,递给身旁的属官:“即日起,召集全国能工巧匠、通晓水利之人,编纂《大汉水文志》,记录各地潮汐、风向、航道、地形,务求详实,作为日后海军行动之依据。”

    nbsp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皆露出惊讶之色。

    nbsp他们原以为此事已近尾声,没想到陈子元竟还有如此长远规划。

    nbsp“先生是要从点滴做起?”诸葛亮眼中闪烁着理解的光芒。

    nbsp“正是。”陈子元淡淡一笑,“制度、人才、知识,三者缺一不可。我们今天做下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将来百年的稳固。”

    nbsp他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静静凝视着那幅地图。

    nbsp地图上墨迹未干,仿佛正在书写一段即将改变历史的篇章。

    nbsp而在殿角,一位年轻儒生悄然记下陈子元的每一句话,心中已有打算:或许,这位摄政王,不仅想要强军,更想让天下人都识字、明理、懂法。

    nbsp而这,才刚刚开始。

    喜欢。

第295章 海军扩军,四海为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