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湖底的铜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信封无署名,但笔迹沉稳苍劲,李严一眼认出——那是顾雍亲笔。
nbsp他缓缓展开,只见上面写道:
nbsp“事成之后,江南自立,北廷不必再奉。”
nbsp舱内烛火微微一晃。
nbsp李严闭目良久,终将信纸重新折好,放入木匣。
nbsp千里之外,洛阳城外,一座静谧小院中,陈子元正立于廊下,仰望夜空。
nbsp忽有夜风穿庭,吹动檐角铜铃,叮咚一声,如警如誓。
nbsp他眸光微动,似有所感。第326章nbsp湖底的铜铃(续)
nbsp夜风穿庭,檐角铜铃轻响,余音未绝。
nbsp陈子元立于廊下,目光未动,心已远渡千重烟波。
nbsp片刻后,信使跪于阶前,双手奉上木匣。
nbsp他接过,未启,只指尖轻抚匣面,仿佛能透过漆木触到那封墨迹未干的亲笔信——顾雍的字,沉稳如山,却藏着裂土分疆之志。
nbsp“江南自立,北廷不必再奉。”
nbsp八字如刀,刻在大汉最后一道南疆命脉之上。
nbsp旁人若见此信,或狂喜于权臣伏罪,或惊惧于分裂将至。
nbsp可陈子元眼中无波。
nbsp他知道,真正的风暴,不在湖上,而在人心之间。
nbsp他命人召贾诩入府,不点灯,只燃一炉沉水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烟丝袅袅,如思绪盘桓。
nbsp“丞相以为,此信当如何处置?”陈子元终于开口,声音低而稳。
nbsp贾诩缓抚长须,眸光微闪:“若公之,必激起南方诸郡震恐。顾氏门生故吏遍布州郡,一旦人人自危,恐生连锁之乱。不如秘而不宣,徐徐图之。”
nbsp“可若藏之,”陈子元轻摇头,“则天下不知朝廷之威,亦不知乱臣之谋。人心浮动,不在真相,而在揣测。”
nbsp他起身,踱至窗前,望向南方夜空。
nbsp那片黑暗深处,曾是私兵横行、海寇猖獗之地,如今火光渐熄,秩序初立。
nbsp“我要这封信传开——但只传到该听的人耳中。”他语气平淡,却字字如钉,“传给那些脚踩两线、观望待变的太守们。让他们知道,有人已在谋划割据;也让他们明白,朝廷已握其罪证。”
nbsp贾诩沉默片刻,忽而一笑:“妙。不宣之宣,不诛之诛。公之手段,已入无形。”
nbsp翌日,洛阳坊间忽起流言。
nbsp先是酒肆茶楼,有“账房先生”模样的中年文士饮酒高谈:“你可知?顾雍竟密谋自立!我侄儿在南司做录事,亲眼见过那封信!”话音未落,便被同桌人压声制止:“慎言!此乃灭族之语!”
nbsp再是市井说书人,在鼓楼下开讲新篇——《顾雍密信曝光,江南将裂土称王!
nbsp》。
nbsp情节绘声绘色,连火器图谱、蛮兵结盟皆有“内线披露”。
nbsp百姓惊骇,士人议论,而真正动容的,是远在岭南的几位太守。
nbsp不出十日,交州刺史遣使上表,自陈“治下有私贩勾结外夷之嫌”,请稽查司派员协查;桂阳太守更主动交出郡兵名册,愿“以清吏治明忠节”;就连一向桀骜的苍梧郡守,也递来密折,请求纳入海贸总署统辖体系。
nbsp陈子元一一准奏,不奖不斥,只命李严率“海哨营”分驻三郡,携名册按图索骥,肃清残党。
nbsp这一日,他立于洛阳城楼,晨光初破云层,映照千里河山。
nbsp手中握着新拟的《海哨营扩编令》——由十船增至百舰,兵员扩至三千,设烽哨十二,专司五湖四海巡缉。
nbsp未来,这支部队将不只是缉私之师,更是朝廷南疆的耳目与利齿。
nbsp风拂衣袖,他低声似语,又似誓:
nbsp“火种不熄,是因为有人愿做灯芯;灯塔将立,是因为有人肯沉入湖底。”
nbsp远处江流蜿蜒,第一艘悬挂“海贸总署”旌旗的官船正破浪南下。
nbsp船头铜铃随风轻响,一声,又一声,仿佛与洛阳檐角那枚遥相呼应。
nbsp那是秩序的回音,也是新纪元的钟声。
喜欢。
第326章 湖底的铜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