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5章 账本北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鹅毛大雪已连下三日,上邽城外的官道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只留下一条被车辙反复碾压出的深槽。

    nbsp五辆不起眼的双驾马车,车厢上用黑漆潦草地刷着“火政司训导团”几个字,正沿着这条雪槽艰难前行。

    nbsp寒风卷起雪沫,敲打在油布车篷上,发出沉闷的噼啪声。

    nbsp车内,没有刀剑出鞘的肃杀,只有算盘珠子偶尔的轻响。

    nbsp十余名男子裹着厚重的棉袍,神情肃穆,与其说是官吏,更像是走南闯北的账房先生。

    nbsp他们是苏文谦从整个司隶地区精挑细选出的算学好手,此刻怀中揣着的不是官印文书,而是刚刚刻印出来的《火政算例》十卷。

    nbsp为首的老者,名叫赵元晦,曾是幽州的一名仓曹老吏,因精通民政钱粮核算,被破格提拔。

    nbsp他此行的官方名义,是奉旨巡讲新颁的“火油账法”,以协助地方官吏核算成本,防止因分配不均而引发民乱。

    nbsp到了城门下,守军百无聊赖地上前盘查。

    nbsp他们掀开车帘,只见车内满是书卷和算盘,唯一可疑的是一口上了锁的木箱。

    nbsp赵元晦不待盘问,便主动打开箱子,里面整齐码放着一些造型奇特的铁皮炉子和几罐密封的火油,他微笑着解释:“此乃讲学用具,让百姓亲眼看看火油的好处,算学才能入心。”守军校尉见他们手无寸铁,又是一副文弱书生模样,不疑有他,挥手放行。

    nbsp马车入城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将军府。

    nbsp崔业正在堂中烤火,听完心腹的禀报,他原本因暖意而舒展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nbsp他将手中的铁火钳狠狠戳进炭盆,激起一串火星。

    nbsp“陈子元不派一兵一卒,却派来一帮摇算盘的?”他冷笑一声,眼神阴鸷,“这是嫌刀剑太慢,要用账本子,一笔一笔地算死我崔某人!”

    nbsp他当即下令,派人二十四时辰盯死训导团下榻的驿馆,连他们倒掉的茶水都要检查。

    nbsp同时,他又从亲兵中挑出十几个机灵的,让他们换上破旧的短打,扮作城外流落的矿工,混进讲堂,务必将那赵元晦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找出其中的破绽。

    nbsp第二天,讲堂就设在城西的旧谷仓,四面透风。

    nbsp崔业的亲兵们缩着脖子挤在人群里,准备听些什么“朝廷律令”、“官府告诫”之类的陈词滥调。

    nbsp然而,赵元晦走上临时搭建的土台,却对官方法典一字不提。

    nbsp他清了清嗓子,用一口带着幽州腔的官话,慢悠悠地说道:“诸位乡亲,朝廷的火油,不是什么金贵玩意儿。老朽今天不讲大道理,只给大家算笔小账。”

    nbsp他拿起一根木炭,在身后的木板上画了一个圆圈,代表一桶标准的官制火油。

    nbsp“这一桶油,若省着用,能让一盏油灯亮上三个月,能让一家的炉子烧开一百锅水。按市价折算,差不多值三斗米。”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nbsp赵元晦又画了十个圈,“若是十桶,就值三担米。在上邽,三担米,差不多够给儿子娶一房媳妇了吧?”

    nbsp这话糙理不糙,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

    nbsp连奉命监视的守军士兵,也忍不住探头探脑,咧着嘴听得津津有味。

    nbsp崔业派去的亲兵面面相觑,他们准备好了记录谋反的言论,却只听到了一堂关于柴米油盐的算术课。

    nbsp就在赵元晦的算术课吸引全城目光时,另外两张无形的网也已悄然张开。

    nbsp黄琬之早在一个月前就派了数名干练的密探潜入上邽,他们伪装成行商,在市集最热闹的角落散布着各种关于火油的“奇闻”——“听说那玩意儿不但能点灯,火力还大,煮饭比柴火快多了!”“何止啊,烧起来没烟,关着窗户睡热炕,再也不怕被熏着了!”

    nbsp配合着这些流言,他们还从随身货担里拿出几罐改良过的新式火油炉,以几乎是白送的低价出售。

    nbsp百姓们将信将疑地买回家一试,果然方便好用。

    nbsp一时间,城中那些私下倒卖黑油、囤积木柴的贩子发现,自己手中的“硬通货”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人们宁愿排队去听那个老头子讲课,也不愿再花高价买他们的“黑心柴”。

    nbsp而在更隐秘的角落,李息正通过魏延留下的旧部关系,联络上了几名上邽戍卒的家眷。

&n

第345章 账本北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