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世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余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https://m.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是皇帝以图说人的物件。

    皇子们绕着转圈,惊叹莫名,然后好奇地用手摸了摸,朱谊汐也没制止。

    过了好一会儿,朱谊汐拿来了一根长棍,指着北京道:“此乃京城,也就是咱们所居的地方。”

    “父皇,怎么那么小啊?那我们怎么能住得下?”

    年轻幼小的六皇子天真道。

    “这只是缩小的地图。”朱谊汐则是不厌其烦地解释着:“就像你们平日里作画,总不可能画一座山,就得按照一座山的尺寸吧?”

    随后,朱谊汐指向了西北地区,卫拉特蒙古字样极其显眼。

    “卫特拉人,这是蒙古语音译,在蒙语中是林木中百姓的意思。

    在前明时是叫做瓦剌的,与鞑靼人并列蒙古,其也是音译,带上口音读快了其实是一样的,你们谁把这个字读‘刺的?那个是‘拉啊,‘拉。

    说瓦剌你们就该知道了,土木堡之变就是瓦剌人干的……”

    “卫拉特蒙古,以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为首,如今这支曾经创造土木堡之变,俘虏英宗的蒙古人,已经被咱们大明所俘获。”

    “换句话来说,从此以后,他们也属于大明的子民了。”

    说到这里,朱谊汐满满的自豪感。

    一旁的秦王朱存?碧?萌险妫?闹腥慈滩蛔∴止酒鹄矗汉献拍?馐窍胍?敌曜约喊。

    听着父皇讲这些故事,所有人都抱有仰慕之色。

    “太子,你觉得西域重要吗?”

    朱谊汐突然问道。

    朱存渠瞬间懵了。

    他才十一岁啊!

    “当然重要,不然父皇也不会千方百计的收复西域,汉之长史,唐之安西都护府,都是此中之理。”

    “你倒是聪明。”

    朱谊汐一笑,他本就没想过,让太子直接回答。

    毕竟这是一道难题,就算是那些文武大臣也很难回答。

    皇帝将手靠后,沉声道:“你们看地图,西域位在西北,一旦失去了西域,整个甘肃、绥远将会被突破。”

    “换而言之,如果不将卫拉特蒙古拿下,那么这支野心勃勃的蒙古部落,极有可能想要再次统一蒙古。”

    “毕竟所有的蒙古人,都想完成成吉思汗的伟业。”

    “到时候,自然就可威逼京城,造成不可言之事……”

    “另外,收复西域后,丝绸之路将会更加的通畅,甘肃,陕西将因此边贸昌盛。”

    “商人多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赋税,朝廷也能养得起更多的兵马……”

    跟这群小家伙们讲了许多,不仅他口干舌燥,皇子们也顿觉困意袭来。

    无奈,只能选择休息了。

    翌日,皇帝又精神百倍的给皇子再次上课,这次讲的是成吉思汗的故事。

    对于皇子们来说,成吉思汗提刀跨马,曾落魄的部落酋长之子,再到一统蒙古,将所有的部落打造成了蒙古汗国,这是极其夸张且振奋人心的故事。

    即使再怎么憎恶蒙古人,但谁也不能否认成吉思汗的伟大。

    即使是那些被征服者。

    随着风雪的大起,京城开始封衙,一切进入了过年模式。

    冬至朝会因为风雪太大被迫取消,而正旦日大朝会,则缩水了许多。

    在寒冷的天气,不仅皇帝懒得动弹,文武百官们也选择了习惯,毕竟谁也不想给自己找罪受。

    时间就这样到达绍武十一年。

    新年刚过,姜曰广就上书乞骸骨,准备告老还乡。

    皇帝被这件事惊到了。

    随后才反应过来,姜曰广已经七十岁了。

    在这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纪,已然力不从心,很难处理繁重的政务。

    几次三番后,朱谊汐赏钱三千块,予其归乡养老。

    就此,内阁中再次恢复到了四人制。

    赵舒,王应熊、阎崇信、吕大器。

    而年纪最大的则是吕大器,他也年近七十,但精力还算旺盛,能再抗几年。

    朱谊汐忍不住心生感慨,不知不觉自己也到了三十有三了。

    时间真是太快了。

    正月未过半,财部就开始制定预算。

    按照预估,绍武十一年的赋税,将会达到史无前例的七千万,包括折算粮食在内。

    九部为预算可谓是争破了头。

    兵部率先出击,要求三千万块军饷。

    理由也很充沛:“天下兵马,京营二十万,年耗千万,边军十万,巡防营四十万,合计七十万众,三千万很合理——”

    “放屁——”工部直接驳斥:“京营每月和边军每月两块,巡防营一块,一年两千万就够了,三千万?你花的完吗?”

    “水师造大船,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兵部尚书直接抬高了声调:“据我所知,台湾府年纳百万,吕宋也有数十万,这些都是我们水师的功劳,没水师能行?”

    “要我说,工部今年一千万打底!”

    “治淮先治黄,朝廷这几年不断的修河,正要见出成果;而且,各地的陂塘,沟渠,官道,都要翻修,一千万都不一定够……”

    吏部哆嗦了一下,提出来两千万块。

    好家伙,此话一出,立马遭受了一致批评。

    朝廷养官怎么要那么多钱?

    冗官了?

    最后,讨论了许久,终于达成了一致。

    费钱的大头,则是兵部(两千五百万)、吏部(两千万)、工部(八百万)。

    而其余的六部,藩部、民部、财部,户部,刑部、礼部,则总支出不过五百万块。

    自此,朝廷在绍武十一年的预算支出,将达到五千八百万。

    盈余一千两百万左右。

    财政状况极其优良。

    不过到了最后,皇帝还是接见了工部尚书,要求其尽全力对付黄河,治理淮河,恢复黄淮平原的肥力。

    朝廷财政充裕,而内帑也同样大有收获。

    内务府经营着商业版图,依靠着一群皇商,倒是风生水起。

    仅仅是台湾府,一年就创造了百万利润。

    海关更是吓人,今年一年达到了千万块。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收入,内务府可达到一千三百万块,养活整个紫禁城绰绰有余。

    这又是丰收的一年。

    皇帝兴奋不已,来了一场四人麻将。

第三十七章余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